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7日,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宣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10月11日前往土库曼斯坦进行工作访问。访问期间,普京将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共同商讨中东局势。目前,普京并没有计划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
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问了伊朗,并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进行了会晤。佩泽希齐扬在会晤中表示,伊朗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能够提升两国抵御美国高压制裁的能力。伊朗正在推动成为该地区的运输和天然气枢纽,这一协议正是伊朗与俄罗斯双边合作的典范,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并能够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佩泽希齐扬相信,未来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两国应对美国高压制裁的能力。他同时强调,地区国家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美以制造紧张局势的行为。
随着纳斯鲁拉的去世,黎巴嫩真主党不仅失去了其核心领导人,还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指挥者。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动荡,作为黎巴嫩真主党重要支持者的伊朗,自然不会置之不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迅速作出反应,宣布将向黎巴嫩派遣增强部队,以协助真主党抵抗外部威胁。这一决定显然意在维护区域力量平衡,并显示出伊朗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经过数月的忍耐,伊朗最终在10月1日深夜对以色列实施了一次导弹袭击。伴随导弹袭来的,是特拉维夫等多个城市突然响起的防空警报。根据伊朗方面的消息,此次导弹发射的目标命中率超过80%。尽管伊朗没有公布导弹的具体数量和型号,但从媒体披露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导弹直奔目标并导致爆炸。这也难怪以色列对此次袭击表现得格外紧张,害怕遭受意料之外的打击。
当地时间10月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自两个月以来的首次电话会谈,主要讨论以色列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拜登在通话中重申了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承诺。双方还讨论了以色列对伊朗进行报复的计划,但对如何应对伊朗在10月1日的大规模导弹袭击的具体方案尚未明确。专家分析指出,以色列无法单独应对伊朗的威胁,如果进行军事报复,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上个月,俄罗斯总统已经批准了俄罗斯外交部提交的与伊朗签署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建议。
今年6月,俄罗斯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表示,与伊朗之间有关条约的文本已准备完成,不存在任何阻碍该文件签署的因素。
尽管美国已经对伊朗发出警告,但是否会直接参战仍是未知数。当前,美国甚至不敢对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侵略,更何况是面对拥有强大远程打击能力的伊朗。实际上,根据美国总统拜登的说法,美军在中东的主要任务并非是冲在前线为以色列消灭伊朗,而是致力于在阻止伊朗行动的同时,协助以色列防御来自伊朗或其他方向的导弹和无人机。
俄罗斯与伊朗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在石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伊朗顶住了来自西方的压力,继续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合作。在此期间,西方媒体多次报道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导弹、无人机和炮弹等武器装备。作为回应,俄罗斯则向伊朗供应了先进的导弹技术。另外,俄罗斯还向伊朗分享了其通过卫星获取的侦察情报。
当前,俄罗斯与伊朗的高层会晤,可能意在讨论俄罗斯对伊朗的军事援助,尤其是提供那些能够对以色列形成威胁的高精尖武器。此举将有助于伊朗增强其所谓“抵抗之弧”,以加大对以色列的反击力度。根据俄罗斯的构想,一旦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将有助于转移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关注,使中东成为新的全球冲突热点。这一局面无疑是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不愿见到的,同样也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所不愿意看到的。
很明显,佩泽希齐扬此次与普京的会面,主要是在与美国的对抗方面向普京寻求经验。考虑到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普京在对付美国问题上无疑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进入21世纪之后,美俄关系持续恶化,双方的博弈从未间断。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多里,表面上看,普京是在与乌克兰和北约较量,但实际上,他几乎每天都在与美国进行复杂的战略博弈。因此,在这一重要时刻,佩泽希齐扬选择向普京“取经”,确实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顾问。
中东地区目前的局势可谓极其紧张。自2022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尽管已经过去一年,局势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日益恶化。以色列、伊朗、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在这一地区的行动均十分谨慎,唯恐不慎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立场显得尤为关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上明确提出了四项要求:必须立即停火、必须停止暴力循环、必须防止战争蔓延、必须推动政治和外交解决。这一立场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