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科技展示的仿生视触觉传感器厚度仅为行业同类产品一半,为机器人装上了逼近人类指尖水平的“皮肤”,助力机器真正理解物理世界。
10月21日,全球感知驱动的AI计算领导者一目科技,携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可商用仿生视触觉传感器亮相全球机器人顶会IROS 2025。该款传感器尺寸逼近人类指尖,厚度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为机器人实现精细化操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本届IROS大会于10月21日至23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继2006年后,IROS近二十年来首次重返中国大陆,共吸引全球6000余名顶尖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杭州,共议机器人技术前沿趋势。
一目科技此次展示的仿生视触觉传感器,旨在解决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交互中的关键瓶颈。该传感器采用仿人体指腹形态接触面,尺寸和厚度均逼近人类指尖,厚度仅为行业同类产品的一半。
正如一目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智强博士所言:“安装该传感器,相当于为机器人装上‘能看见触感’的眼睛。”其核心技术在于,通过内置摄像头捕捉弹性材料接触物体时的细微形变,获取高清的“触觉照片”序列,并通过AI解算出丰富的触觉信号。
基于这一原理,该传感器实现了远超传统产品的感知能力。与仅能感知单一压力的传统传感器不同,一目科技仿生视触觉传感器可同步“感受”物体的软硬、表面纹理乃至滑动趋势。这种高保真的触觉信息,使机器人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物体特性,从而像人类一样完成各类精细操作。
一目科技本次展出的仿生视触觉传感器,凭借四大核心优势在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脱颖而出。
首先,在设计方面,传感器采用仿人体指腹形态的接触面设计,尺寸逼近人类指尖,厚度显著优于行业同类产品。这一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适配主流灵巧手,为实现类人级灵巧操作奠定基础。
其次,在工程可靠性方面,通过优化耐磨软弹性体与Marker标记点工艺,一目科技突破了材料科学极限,使产品力学性能通过长期耐用性测试。这意味着传感器不仅能在实验室环境下稳定工作,更能胜任各类复杂实际应用场景的严苛考验。
最后,在感知性能上,传感器具备微米级形变解算精度、0.005N力分辨率以及最高120fps的输出帧率。凭借这一性能组和,机器人可检测到极轻微的压力变化,并以高速率实时输出数据,为精细化操作提供及时、准确的触觉反馈。
此外,一目科技在光学设计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全栈仿真工作流 ,缩小了Sim-to-Real差距。该技术使传感器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大量测试和调优,显著加速产品迭代进程,并有效降低开发成本。
李智强博士在近期行业论坛中指出:“与文本、视觉类大模型相比,具身智能在物理世界感知方面上仍存在明显短板——温度、材质、光滑度等关键触觉数据的缺失,正成为制约其突破的重要瓶颈”。
为攻克这一瓶颈,李智强博士提出,具身智能需优先解决“数据采集难”与“数据量不足”两大核心难题。对此,一目科技提出“以真实触觉信号锚定仿真系统”的闭环路径。通过将仿真计算建立在真实接触数据之上,系统可生成多样化、高保真的任务变体, 持续为神经世界模型提供高质量数据“养料”。 针对通用机器人在开放场景中实现闭环迭代的挑战,李智强提出“分而治之”策略:80%的通用任务由基础模型提供标准化力控接口;其余20%的高精度场景则通过“技能包”形式提供专业参数配置,使机器人能像安装APP一样“学会”新技能。
在技术层面,一目科技开发了具备通用接口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可与VLA大模型及触觉模型集成,构建完整的VTLA大模型体系,快速接入前沿算法。通过微型化与低功耗技术,团队提升了触觉信号的保真度,其研发的“仿生皮肤”在耐久性与感知特性上已趋近人类指尖水平。
随着触觉技术的不断完善,机器人正逐步进入家庭、医疗、工业等多元场景,承担起日益精细的操作任务。在此趋势下,一目科技以IROS 2025等国际顶会为窗口,展示其从仪器智能、电器智能到具身智能的战略路径,平台层技术复用率高达100%。正如行业所展望,未来家庭的标配或许并非汽车,而是具备触觉感知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这正是实现下一代智能化愿景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