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六国论》核心观点对当下国际经贸博弈,特别是半导体领域竞争的借鉴意义
祝贵春
【标志性事件】
安世半导体管理权博弈事件
2025年9月,荷兰政府在美国施压下,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罢免中方高管并引入外籍托管,意图强行剥离中资控制。中国商务部72小时内对安世在华封装产线实施出口禁令(涉及其60%产能),并升级稀土相关物项管制,直击荷兰光刻机供应链要害。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发布声明称国内运营正常,员工权益不受影响。
苏洵的《六国论》探讨了六国面对强秦时因 “弊在赂秦” 而最终灭亡的历史教训。文中的核心观点,例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以及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生动揭示了妥协退让的不可持续性。这些古典智慧,对于理解当下包括中美关税战和荷兰安世半导体事件在内的国际经贸博弈,依然能提供深刻的战略启发。
"弊在赂秦" : 妥协退让终致衰亡
六国并非败于军力不济,而在于不断以割地等方式讨好秦国,导致自身实力持续亏损。 在经贸和科技领域,对霸凌行为单方面让步,可能助长对方气焰,导致对方得寸进尺,自身发展空间和核心利益受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 保持战略定力
执政者不能被敌人长期的威势所吓倒和胁迫。 面对技术封锁和市场压力,需保持冷静与战略自主性,避免在恐慌或威慑下做出短视决策。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退让无法解决问题
用割让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木柴去救火,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灭。 在核心技术或关键利益上让步,如同抱薪救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困境加剧。
"不赂者以赂者丧" : 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也因为其他国家的贿赂而失去强援,无法独自保全。 在面对共同压力时,各国或企业间若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拆台,易被分而治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维护多边合作体系尤其是国内公司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从《六国论》看半导体产业博弈的应对之策
苏洵在《六国论》中并未止于批判"赂秦"的危害,更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将这些古典智慧与当代半导体产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梳理出以下更具启发性的应对思路:
· 强化核心技术的"不赂之策"
苏洵认为,将贿赂秦国的土地和财物用于封赏谋臣、礼遇人才,方能扭转局面。对应到半导体产业,这意味着:
加大研发投入:坚定不移地增加在半导体设计、制造、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的研发投入。
加速技术攻关:集中力量攻克EDA软件、高端光刻机、先进制程工艺等"卡脖子"环节。
培养和吸引顶尖人才:以"礼天下之奇才"的诚意和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留住一流的半导体人才,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 构建协同开放的"抗秦联盟"
苏洵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点明了联盟的重要性。在高度全球化的半导体产业,更需如此:
深化国内产业链协作:推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紧密配合,提升产业链韧性。
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RCEP等框架下,积极与欧盟、日韩、东盟及全球其他伙伴开展互利合作,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避免被孤立。
·善用全球规则的"制衡之道"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苏洵笔下六国"战败而亡"与"不战而亡"的教训提醒我们,积极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是关键。
善用WTO等多边机制: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国际平台,有理有据地提起诉讼和抗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依法采取对等反制:在必要时,依据国际规则和国内法律,对霸凌行为采取坚决、对等的反制措施,让对方感知到切肤之痛。
· 保持持续斗争的"战略定力"
苏洵告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是场持久战,需要非凡的战略耐心。
认识其长期性与艰巨性:清醒认识到半导体产业的突破非一日之功,拒绝任何"速胜论"或"投降论"的干扰。
保持信心并稳步推进: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市场规模、全产业链体系和应用场景上的优势,保持定力,按照既定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突破。
总结
《六国论》的智慧穿越千年,其核心在于警示我们:面对强大的压力和霸凌行径,妥协退让绝非出路,唯有增强自身实力、团结合作伙伴并保持坚决斗争的意志,才能维护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在应对半导体产业的风浪时,我们应深谙"抱薪救火"之诫,恪守"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之训,善用"并力西向"之智,将压力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动力,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