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了很久很久了,可以说是自古代以来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不管孩子多大了,做父母的始终都把他们当成那个小时候的孩子一样看待。有的人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也还像小时候那样操他们的心,去管教他们怎么做事和为人,这几乎就是一种国人的特殊基因,这种情况恐怕一时半会改变不了。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小诗短短三十个字,就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难以割舍的亲情流露。那个场景让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动容和动情。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话题,却是与这个初衷背道而驰的,甚至可以说是带有部分否定性质的意味。不是说当父母的不应该操孩子们的心,也不是说孩子们长大了就应该反对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而是对那些过度干涉孩子成长的行为进行否定。也是对那些教条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思想进行驳斥。
孩子长大以后应该给他们自己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做父母的不能以长辈的身份自居,横加干涉孩子们的生活琐事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不顾孩子们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粗暴干涉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处世为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越管越麻烦,孩子也会越管越逆反,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的。
昨天在知乎上有一位父亲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不让我加他大学老师的微信?》他在问题说明里这样说:
“孩子在985大学读书。以前高中的时候都是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微信都加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我想加一下他大学教授的微信,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是儿子极其不情愿,还跟我吵架。是因为他觉得我们家长丢人吗”
看了这位父亲的问题,我感到很震惊,这都什么年代了?你家孩子都上国家重点大学985学校了,你怎么还有这种幼稚的思想呢?竟然还要加人家孩子教授的微信,及时掌握和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成长情况?这都是啥思想呀?真的难以理解他的这种行为和做法。看来这是做父亲的还没有长大的表现呀。
根据这位父亲的问题描述,给了他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他担心他的教授认识你之后会被你折磨疯了。
你孩子上的是985重点大学,而不是你们村那个最有名的幼儿园。
他的老师是给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教授,而不是你们村那个给你家看孩子的幼儿园老师。
你的心情真的可以理解。但是,你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的这个事实你也得接受。否则的话,你会真的把你儿子的教授给搞疯的。”
这位父亲好像自己的孩子还是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他很担心孩子的成长出现偏差,所以,才会这样奇思妙想的要加老师的微信。这种思想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在动物世界里,所有动物出生以后,母亲教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自食其力,要学会保护自己和让自己生存下去,不管是凶猛的狮虎兽,还是柔弱的飞鸟和家禽,哪个不是先学会自我谋生的本事再去闯世界?那些动物们的父母如果都像咱们上面的那位父亲一样,岂不是要让动物界的物种门,都要被其他物种或更凶猛的动物蚕食了,那还怎么繁衍生息和生存下去呢?
前两天还有一个父亲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上大学为什么不能听我的剃平头?》他说“小孩大二了,师范类,剃个平头清爽精神为什么不听呢?”
看了这个父亲的问题,也是很让人心情沉重,这做父母的做的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你以为孩子好的名义绑架孩子,这是在为孩子好吗?
给他的建议很直截了当:
“孩子大二了,为什么要听你的话非得给人家剃一个平头?那到底是你开心的目的达到了,还是你强迫别人的目的没有达到呢?孩子都上大二了,你还不识趣的要给孩子剃平头,孩子不听你的话就不高兴,你这是不是有点太霸道和不讲道理了?你真当孩子还小没有自由呀?
作为一个为人父母的家长,我们应该做的是对孩子多一点爱心和关心,而不是想方设法的时时处处控制孩子。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就应该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做父母的还像幼儿园的孩子那样处处指教。那样的话你的孩子啥时候才能长大呀?
只要是不违反学校的规定、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没有明显的让人不舒服的地方,那就应该给予孩子自我决定事物怎么决断的权利。而不是做父母的事无巨细的都要干涉,这样得情况势必会影响孩子自己的思维习惯,也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感觉。所以,有些事就不要越俎代庖的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毛姆说: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
教育是为了培育出一个个自由意志的灵魂和独立人格的个体。
教育使人拥有最大的能力就是批判思维能力。批判即质疑,质疑即反思,反思即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即是创造力的源泉。
教育让学生拥有的脑力和思辨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变通即能力,应变即智慧。
教育不是灌输,教育不是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恰恰相反,那不是教育,那是洗脑。
上一篇:为啥教育拼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