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卖画人也是连续几期都在写跟房地产相关的话题。确实,因为我们是家居领域的。而要说到家居行业,首先得要先有房,所以也就没办法避开房地产的话题。
对于我们今天提出的话题,房地产还是最佳资产配置吗?房子还值不值得投资呢,这个确实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我们今天主要是想借着这样的一个话题来跟大家讲述一个在投资上面经常犯的错误,或者说我们经常会形成的一个投资习惯,或者叫做资产投资偏好,这就是凭借“年少记忆”而形成的投资偏好。这对我们今后不管是买房产还是做投资都有很大的影响。且听我慢慢道来。
那么,什么叫做“年少记忆”呢?
顾名思义,也就是你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相对年少的时候,你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对整个市场价值和各种投资产品的投资所得或损失等的印象和体验,它们很大部分构成了你这一生以后的投资偏好。
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记忆,会让您更深刻。而且,接下来,就将过渡到人生中的三四十岁,当你开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手握重金,要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这一所说的“年少记忆”,就将对你的实际行动,产生重大的影响。然后,这样的“年少记忆”,并不见得就是正确的。因为时代不同,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也就是说,你现在的投资行为,依据的是你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更早时候的年少时期形成的一个记忆,比如当时你深刻记忆着买房是肯定会赚钱的,房子是只涨不跌的。然后便以此做为你日后赚到钱后,来进行投资的一个指导思想。也就是依照“年少记忆”所形成的投资偏好,来指导进行实际的投资行为。那你觉得这样的行为,会可靠吗?
当然,这样形成的偏好,并不只对我们中国人有效,而是对全世界通用。
接下来,我来举个例子。看完这个例子,我们就能总结出一些对我们今天话题更为有参考价值的意义。
美国的80年代是股票市场历史上投资回报率非常好的一个黄金十年,结果在这10年里,美国家庭财产投资在股票上的比例却是下降的。而且之后的90年代,市场继续走强,走出了一个不错的大牛市,然而大家投资在股票市场上的资金继续减少——比例从60年代的40%,到80年代的25%,再到90年代只剩17%了。
而且不只是股票投资,就是股票型基金,美国家庭的投资比例也在持续减少,曾经超过70%的比例,到了90年代也只剩40%了。
在这个阶段,整个股票市场翻了三四倍,结果一大批投资者却把钱从股市上抽走了,完全没有分享到国家财富增长的成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美国整个七十年代的经济实在太惨了。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越战升级,中东石油危机,国家不合理的福利政策导致财政赤字急剧扩大等等一系列原因,美国国内大幅通货膨胀,同时经济停滞,失业率也非常高。可想而知,这段时间美国股市的表现非常惨淡:从1969年年末到1979年年末这整整十年时间,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几乎纹丝不动,十年没有任何增长,算上通货膨胀甚至是亏损的。而且中间还有几次莫名其妙的大跌,整个市场都处于一种担惊受怕的状态。
你想想,如果你出生在60年代,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发现谁投资股票谁倒霉,那么等你到了三四十岁的壮年期,家庭情况好了,收入也上来了,你会放心大胆地买股票么?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小时候的记忆实在是太深了。
但这样,显然带来了一个很惨痛的后果——非常多的普通投资者和勤勤恳恳的家庭错过了美国历史上最好的一段牛市。而钱都被敢于在熊市逆向投资的专业机构赚走了。
通过这样一个现实而生动的历史事件,我们便能深刻领会到由“年少记忆”所带来的投资偏好是多么的影响重大。
那么,这对我们所说的房地产投资有关吗?
接下来,请允许我做一个畅想,我们这十几年来的房价直线型上涨,让许多经历在这个时代的少年,形成了很深刻的“年少记忆”,那就是房价只升不降,有子对普通人是多么多么重要,投资房地产肯定升值。而当他们开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时候。他们的资产配置同样也受到“年少记忆”的影响,会放心大胆地有钱就买房,你买我买大家买,到时候大家手中全是房子。而当房子太多了,你家一打,我家也不打的时候也就不值钱,结果大家都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