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6日
题目:评上副教授,我就可以躺平了!为啥呀?
作者:佚名
摘录: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提前做好准备肯定是必须的啦!对许多老师来说,该发的论文赶紧搞定,能申请的也别拖着,别老是想东想西的。有了实打实的东西,总比空空如也要强得多嘛!
梦见别人评职称晋级,梦见自己晋升职称通过……
无意中闯进了一个论文投稿交流群,发现一大波高校老师都在热议职称的事儿。
有位老师得意地说,凭借自己的个人实力,评上副高就可以准备“养老”了。
那为啥不再努力一把,争取正高职称呢?
答案很简单——实在太难了!
所以说,幸运的人千篇一律,倒霉蛋却各有各的苦衷。
关于“副高职称才是人生巅峰”的话题,大家各有见解。
一、 都是副高职称,却完全不一样
现如今,职称这事儿就像一个个萝卜占着各自的坑,但彼此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比如说,民办高校的副教授跟公办高校的副教授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再说了,普通公办高校的副教授碰到一流高校的副教授,也得自觉靠边站。
这些差距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是显露无遗。
就拿副教授们一起“申题立项”来说,待遇差别可不是一点点。
更夸张的是,有些期刊在收论文时,还会特意抖上一句“民办学校的论文不收”。
当然了,这事儿看起来并不重要!但细细一想,其中的差距还真是不小呢。
二、别人的起点,可能就是你的终点
其实啊,副教授这个职称竞争为啥这么激烈,有一个关键原因:人才引进!
没错,就是咱们说的“空降兵”。
好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除了用待遇诱惑,最大的卖点就是给编制,也就是职称。
这事儿好处显而易见,提前帮“人才”扫清了晋升路上的对手,下面一大堆讲师等着呢。
但可惜的是,这做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晋升,甚至还变成了一种“陷阱”!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非升即走”这个制度。
副教授编制不仅吸引海外人才,还对高校科研专职人员来说是一剂强心针。
为了能成为“正规军”,抱上铁饭碗,科研专职人员就得拼命出成果。
你若说科研岗还有“研究员”编制,那对不起,我妈不让我跟傻子玩!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完成了“非升即走”,聘任时运气不佳,本该是你的职称还要跟海外人才抢!
三、副教授意味着接受更多的工作
副教授这个级别,基本上算是功成名就,不再受外界因素的困扰。
但是,“重点”也来了,这时候你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自我提升!
你会发现,副教授这个阶段的老师,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为啥呢?因为这个阶段的大多数老师已经能带学生了,这帮小祖宗一哭一闹,老师们就得头疼不已!
然后,你再回头看看自己梦寐以求的正高职称。
科研成果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项目接踵而至,个人修养也得不断提升。
就算是不想写的书,也得硬着头皮写,要不然总觉得像个光溜溜的“学阀”!
当然了,最让你难受的还得是那些竞争对手。
人家发的期刊一个比一个牛,突破一个接一个,领导表扬更是家常便饭。
其实,到了副教授这个阶段,你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骑虎难下。
当初说的“躺平”,结果自己跑得比谁都快。
不过,幸好正高职称的晋升更多是看心态,所以到最后,能晋升就上,不能晋升也能接受。
这样一来,也算是实现了“躺平”的愿望吧!
四、“讲师退休”
之前也看到有些老师喊着“讲师退休”。
嘛!这种心情嘛,说实话,换做谁都理解。
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提前做好准备肯定是必须的啦!
对许多老师来说,该发的论文赶紧搞定,能申请的也别拖着,别老是想东想西的。
有了实打实的东西,总比空空如也要强得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