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金昌9月8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实习记者焦丽婷)在河西走廊的辽阔戈壁上,一座崭新的能源基地正在拔地而起。高耸的塔吊挥舞巨臂,焊接火花如繁星闪烁,工人们忙碌而有序——这里便是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配套金昌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的建设现场。
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配套金昌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建设现场(央广网发 华电金昌发电分公司供图)
9月6日,“祁连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配套金昌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探访这一重大能源工程的推进情况。
“项目采用2×100万千瓦国产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项目设计年耗煤量约373万吨,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年利用4500小时。”华电金昌发电分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陈胜波告诉记者。
站在初具规模的机组前,华电金昌发电分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林风晓指向已吊装完成的#1锅炉垂直段水冷壁吊装,脱硫吸收塔顶,详细描述了工程进展:“项目2024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锅炉受热面焊接等工作。接下来我们预计在10月底实现主厂房全封闭,11月底进行锅炉水压试验,预计2026年底第二台机组投产。”
#1锅炉(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作为国内首个集“煤电+新能源+外送通道”于一体的创新示范工程,它不仅是河西走廊新能源基地不可或缺的“调峰卫士”,更通过“传统煤电+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为构建新型电力体系、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据了解,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7公顷,设计煤种年耗煤量约373万吨/年,预计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预计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4500小时。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将90亿度清洁电力直送中东部负荷中心,有效缓解区域能源供需矛盾。同时,将为“沙戈荒”河西新能源基地提供快速灵活的调峰支撑,让“陇电入浙”的通道更稳定、更可靠。同时,该项目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