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指什么(笔墨纸砚的传承意义)
创始人
2024-08-10 00:00:19
0

笔墨纸砚指什么(笔墨纸砚的传承意义)

六、宋元的笔

宋代高桌椅普及,人们书写时将纸放置在桌上,软毫宜表现效果,于是鸡距笔式微,散卓笔逐渐成为主流。

宋代宣州的诸葛高创制无心散卓笔,毫毛的2/3植入管中,苏轼称赞说:“惟诸葛高能之,他人学者,皆得其形而无其法,反不如常笔,如人学杜甫诗,得其粗俗而已。”

宋代苏轼书法流畅自然,米芾[fú]豪爽多变,与软毫笔的使用关系很大。

元代文人画兴起,以书入画,要求笔锋弹性适中,储墨量大。

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制笔业崛起,以善琏镇为中心,取代了安徽宣州的地位。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产野兔和白山羊,羊毛长而毫软,长锋羊毫笔逐渐受到文人的欢迎。

元代的制笔名家以冯应科为最。

考古中宋元笔也罕见,出土实物很少。

安徽合肥的北宋马绍庭夫妇墓出土毛笔五只,置于文具盒内,笔杆笔套竹制,笔毛无存,残存笔心为麻纤维,保存得不好。

福建福州南宋许峻墓出土毛笔一只,笔毛无,笔套为银制喇叭形 。

南宋江苏常州武进村一号墓出土毛笔一枝,是细丝捻就的笔毫,芦秆制作笔管和笔套。

七、明清的笔

明清毛笔的外观讲究,用多种材质制作笔杆,装饰华丽。

湖笔明清时是贡品,明代每月进贡两次,每年合计480只毛笔,现故宫仍藏有数只。

晚明建筑的厅堂宏伟高大,给大幅立轴作品留出了空间,字形的放大促使了斗笔、提笔、揸[zhā]笔(又称抓笔,最大的毛笔,书写时以五指抓住,故名。)的发明。

书家中徐谓、王铎、傅山等擅长巨轴行草。

清代碑学兴起,纸用生宣,长锋羊毫笔成为最流行的毛笔。

八、制笔工艺的流变

明代屠隆提出毛笔四德:尖齐圆健,成为好毛笔的标准。

尖者,笔头尖细也。齐者,于齿间轻缓咬开,将指甲揿[qìn]之使扁排开,内外之毛一齐而无长短也。圆者, 周身圆饱湛, 如新出土之笋, 绝无低陷凹凸之处也。健者,于纸上打圈子,决不涩滞也。

毛笔的笔杆有多种材质,但基本功能一致,就是杆端有空腔容纳笔头。

笔头的制作方法则有多种。缠纸法:是制作鸡距笔的方法,中心有毫一束做笔心,用麻纸或丝帛分数层裹住毛,包裹的目的是塑形和方便更换笔头,再用优质的紫毫披盖在外表面,纳入笔杆。

散卓法:散卓就是散扎的意思,直接用长短毛混合支撑笔形,尾部用丝线扎住,纳入笔杆,毛料可以纯毫或兼毫,能制成长锋毛笔,特点是蓄墨多,能写大字。散卓笔用笔提按能大能小,正是它的优势所在。

最早的时期是笔毛散扎在笔杆周围,战国晚期时,已经制成笔头,纳入空腔,用的是散卓法,六朝之后有心缠纸法成为主流,唐代鸡距笔是代表,此时的毛笔头可以更换,唐以后散卓法再度取代缠纸法成为主流,沿用至今。

九、结语

简单写一下现代使用毛笔的注意事项。

常用的毛笔,狼毫硬,羊毫软,兼毫弹性适中,笔锋长度可按需选用。新毛笔开笔用温水把笔锋部分泡开即可,使用毛笔时应先用水浸湿,再沾墨,可保护笔毫,用完应清洗后悬挂晾干。

毛笔字如今已失去实用价值,毛笔也不再是主流的书写工具,但毛笔作为创作中国特有的艺术——水墨画和书法的工具,仍然有其生命力。

古人用笔表达文思,老杜诗云:“下笔如有神”,毛笔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它身上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奔流不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