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
- 疼痛部位的多样性:
- 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疼痛一般持续 3 - 5 分钟。
- 但冠心病的疼痛部位并不局限于心脏部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牙痛、下颌痛、咽喉部紧缩感、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状。这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神经有交叉重叠,当心脏缺血缺氧时,疼痛信号可能会通过这些交叉的神经传导到其他部位,从而引起不典型的疼痛表现。
- 例如,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首先表现为牙痛,去口腔科检查却没有发现牙齿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警惕冠心病的可能。
- 其他症状表现:
- 除了疼痛症状外,冠心病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
- 例如,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患者可能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有些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坐起来才能感觉舒服一些。
二、冠心病并非只属于老年疾病
- 发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
- 过去,冠心病确实被认为主要是老年疾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会逐渐增加。然而,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冠心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饮食不规律,经常吃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吸烟、酗酒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例如,一些年轻的上班族,每天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缺乏运动,加上经常吃外卖,饮食不健康,又有吸烟的习惯,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患上冠心病。
- 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
- 除了年龄和不良生活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危险因素也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而这些危险因素并不局限于老年人。
- 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那么其亲属患冠心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此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肥胖、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人群,也容易患上冠心病。
- 例如,一些患有高血压的年轻人,如果血压控制不好,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就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三、看法
- 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
-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了解冠心病的症状和危险因素。不要认为冠心病只是老年疾病,而忽视了自己可能存在的患病风险。
- 对于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的人,尤其是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冠心病。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盐、油、糖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 例如,可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运动,如早上起床后进行半小时的快走,或者晚上下班后去游泳。在饮食方面,减少外卖的摄入,尽量自己做饭,选择健康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 定期体检:
- 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如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肥胖、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的迹象。
- 例如,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如果体检中发现血脂、血糖等指标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总之,冠心病不一定只是心脏部位疼痛,冠心病也并非只属于老年疾病。我们应该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预防冠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