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两字最早见于《楚辞》。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而非指重阳节。九月初九为何有“重阳”之名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偶数代表阴,奇数代表阳,“九”是奇数中最大的阳数。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月、日皆九,两个最大的阳数重叠一起,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那么无锡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无锡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无锡重阳节的主要风俗包括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和饮菊花酒。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寓意着长寿和安康。
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无锡市民常去的登山地点包括惠山、军嶂山和阳山。登高远眺,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秋景,还能与家人朋友一起畅谈,享受美好的时光。
赏菊自古以来都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无锡的市民们会在这一天赏菊,感受秋天的气息。
吃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因其颜色多样、香甜软糯而深受喜爱。重阳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因此成为重阳节必备的节日食品。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被称为“长寿酒”,具有祛灾祈福的意义,且具有清凉甜美的口感和养生功效。
重阳糕是无锡重阳节必吃的一种食物,它由米粉蒸制而成,通常填充有枣泥、豆沙、栗子等馅料。重阳糕的名称和制作方法多样,包括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重阳糕的多样性,还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如“步步高升”和“寿高九九”。重阳糕与“糕”谐音“高”,象征着步步高升和长寿,因此成为重阳节期间备受欢迎的节日食品。此外,无锡人在重阳节还会吃大闸蟹和羊肉面。大闸蟹肉质鲜美,蟹黄肥厚,而羊肉面则以羊肉和白面为主,羊肉性暖,可以御寒,适合老年人食用,体现了秋季进补的传统养生理念。另外无锡人重阳节还会吃九品羹。九品羹是一种羹类食品,可能与重阳糕一同食用,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这些食物不仅是无锡地区重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