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吗?在家长会上,老师们常常会这样评价一些学生:“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心思没放在学习上。”而这类学生中,往往有一个共通之处——他们的数学成绩普遍优于语文成绩。当家长试图引导他们加强对语文的学习时,孩子们常常会脱口而出:“我更爱数学”“语文背起来太难了”“我就是不喜欢语文”等话语。
1.孩子角度:所有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懒”。
他们懒得练字,懒得背诵,懒得阅读,懒得写作。语文,作为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学科,一旦在学习上犯懒,想要取得高分便难上加难。
因此,想要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懒病”。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背诵计划以及阅读计划,并鼓励他们每日坚持执行。同时,为了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小奖励,以此激励他们自主坚持完成计划。
或许有家长会问:“不是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让孩子真正爱上语文吗?”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孩子所学的课程并不都是他们喜爱的。但在学习问题上,我们不能仅凭孩子的喜好来决定是否学习该学科。很多时候,学习需要一种责任感和坚持,而不仅仅是兴趣的驱使。因此,在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2.家长角度:语文启蒙做错了?
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家长教孩子说字词、读儿歌、背古诗……无不是朝着应试教育去的。从小就带着孩子背、背、背,家长并没有引导孩子感受文字、句子的美。孩子自然体会不到文字的美,感受不到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如此看来家长应该反思自己。
陪孩子学习6年,我深切体会到“学习没有捷径”这句话有多朴实无华。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时也并无特殊法门。简而言之,便是那几样耳熟能详的要素:明确的学习规划、坚持不懈地执行、形成闭环的学习流程,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原则虽看似简单,但能够持之以恒、真正做好的孩子,却只占少数。这也是导致同龄孩子成绩被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确保成绩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书,引导孩子品味书中文字的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