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和“雪”这两个词是寒冷的代名词,所以说到“雪做的冰屋”,没有人会把它与温暖联系起来,而这就是冰屋。然而,因纽特人依靠它在零下50℃的低温环境中生存,代代相传。
因纽特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爱斯基摩人”,很多人可能对后一个名字比较熟悉,但是因纽特人不喜欢也不认识这个名字,因为“爱斯基摩人”被赋予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含有轻蔑的意思,这个故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因纽特人不是白人,而是同一个黄种人和我们一样,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
很久以前,由于气候变冷,因纽特人被迫北迁。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那里北方依旧是无尽的冰雪等待着他们。
一些因纽特人在西伯利亚的荒野中停留,另一些则到达了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是土著印第安人的领地,因此爆发了冲突,因纽特人被迫继续北上,最后在北极附近定居下来,因为因纽特人的整个迁徙历史都发生在冰天雪地的荒原上,所以他们早已拥有超越其他民族的耐寒能力。需要一个温暖的庇护所,而这里唯一能找到的建筑材料就是冰雪,于是就诞生了一个独特的建筑,那就是冰屋。
冰屋是用雪做的,但是建造冰屋的雪不是普通的雪,而是雪砖。它们是通过压制而成的,密度远高于普通雪。烧粘土砖。
虽然雪砖的硬度与土砖不相上下,但与土砖完全不同,后者蕴含着冰屋保暖的奥妙。雪砖虽然是压制而成,没有硬度,但毕竟是雪,所以里面其实有很多空隙,空气就储存在这些空隙里。空气的导热性可以说是很差,所以屋内外的热量是隔绝的。虽然外面的温度是-50℃,但是冰屋里面的温度还是可以保证0℃左右的温度,比较耐寒,对于因纽特人来说,这个温度已经足够生存了。
为了让冰屋里的环境更加舒适,因纽特人有时会在冰屋里使用煤气炉,赤膊睡觉。
等等,冰雪不会被火融化吗?首先,压出的雪砖不同于普通的散雪,不会那么容易融化。其次,雪砖虽然不容易融化,但雪毕竟是雪,在里面生火确实会让这些雪砖慢慢融化。当保温变得很差时,只能废弃,盖新房。幸运的是,用雪砖建造的冰屋成本很低,不用担心用坏了要更换。因纽特人虽然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但只要是人类,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冰屋只解决“住”的问题。在其他方面,因纽特人如何生存?
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根本无法种植蔬菜。这里能找到的植物除了苔藓外都是细长的草类,所以因纽特人没有机会吃水果和蔬菜。
如果你是一个爱吃肉的人,你可能会对因纽特人的饮食很感兴趣。驯鹿、海豹,甚至北极熊都是因纽特人的食物。因纽特人的饮食可以让他们从动物身上获取更多的脂肪,以提高抵御寒冷的能力。不过也别太激动,都是生吃的。有趣的是,因纽特人的营养摄入明显很不均衡,吃生肉还会引起寄生虫感染。即便如此,他们的平均寿命也能达到68岁。
对于生活在比较原始状态的因纽特人来说,温饱是不分离的。他们吃的动物的皮毛是他们御寒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在这里被称为“皮草”。》。
当然,因纽特人穿皮草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时尚。在出行方面,因纽特人的交通工具主要由驯鹿、二哈和雪橇三部分组成。有趣的是,要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中辨别方向,因纽特人没有任何现代导航工具,在某些情况下迷路是非常罕见的,全靠观察动物行为。可见动物在辨别方向方面确实比人类强很多。在我们看来,因纽特人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我们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不离开这片冰天雪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