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战略规划,确保项目能够成为推动公司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从项目启动到中长期规划,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成功率,并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构建共识,而非分散力量。
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启动项目,而是要确保这些项目能够汇聚成一股推动团队向前的力量。当团队成员各自为战,缺乏共同愿景时,即使完成了再多的小项目,也难以形成长远的影响。
成功的基石在于团队内部的支持与高层的信任。尽管我们可能身处多元化的业务环境中,但实质上,任何一条业务线都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项目构成的。如果我们以一年为周期来看,能够顺利完成3到5个有显著成果的项目,便已是相当出色的表现。
根据产品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关键时期: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与挑战,而唯有通过成功实施这些复杂的公司级项目,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
项目来源通常有三大途径:
在接手新项目时,我们通常会面临三大挑战:老板的支持不足、项目定位模糊以及目标不明确。要克服这些障碍,首先需要理清思路,明确项目的定位和目标。那么,致胜的关键是什么呢?
这可以使用项目分析画布来解决,整个过程先是一个假设,提前想清楚。并且绝对不是一个线性的结果,而是不断地进行调整找到当下最佳答案。
二、定位项目:流量、收入、效率还是品牌?
项目定位决定了它的战略地位。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项目:
项目的价值通常表现为流量、收入、效率和品牌四个方面。大多数情况下,项目会同时具备几种价值表现,但在每个阶段,最好专注于一种主要价值表现,这样有助于集中力量实现目标。
1. 列出并梳理相关项目
在公司中,通常会有多个项目并行。这时,我们应该列出与当前项目平行的所有公司级项目。对于大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列出兄弟部门的相关项目;而对于小公司,则需要列出全部项目,并记录最近三个月内的进展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项目在整个业务版图中的位置。
2. 使用AARRR模型梳理业务
当我们接手一个新项目时,第一步应该是了解现有业务的表现,并确定未来的改进方向。一个高效的方法是利用AARRR模型——即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变现(Revenue)和推荐(Referral)。
这五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用户生命周期,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吸引用户,并最终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将各项业务活动与AARRR模型相对应,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环节的工作成效,并据此做出调整,以优化整体流程。
3. 项目定位与资源分配
在明确了业务流程之后,下一步是确定项目在公司的战略地位。我们可以使用“流量-收入矩阵”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这个矩阵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边缘项目、流量项目、收入项目或是明星项目。
理想状态下,我们都希望将手中的项目打造成明星项目——既能带来大量流量又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然而,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拿到的是边缘项目,并且手头的资源(比如人力和资金)也非常有限。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现实地评估资源的分配。如果一个项目被定位为明星项目,但却只配备了极少的资源,这时候就需要警惕了。通常,这样的项目很难取得成功,除非有足够的投入和支持。
三、确定项目目标与指标
在启动项目之前,明确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清晰的目标不仅能够指导团队的方向,还能够帮助我们衡量项目的成功与否。
为了确保目标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模板来定义项目的核心目标及其关键指标。
例如:
核心目标1:提升用户活跃度;
核心目标2:增加注册用户数量;
核心目标3:提高客户满意度;
这样的目标和指标设置对于老板、团队成员和下属来说都非常直观易懂。通过每周发布周报的方式,可以持续向团队通报项目的进展、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支持。关键是通过不断的沟通,确保团队对目标有一致的认识和期望。
1. 目标设定的原则
一般来说,项目的目标应控制在2-3个之间,过多的目标可能导致团队分散精力,无法集中力量达成任何一个目标。每个目标下的指标也应限制在3个以内,最佳实践是每个目标配2个指标,总共不超过4个目标。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目标为我们指明方向,而定量目标则让方向具体化。定量目标应与团队每个人的绩效考核(PBC)挂钩,确保每个人都为实现目标贡献力量。
2. 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
项目的目标通常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多来自于收入和流量类指标,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直接计算得出。例如:
间接影响因素则多来自于效率类指标,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影响收入或流量,但对用户体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例如:
一定不要拍脑袋做事情,还是要理性地设计项目的目标,怎么得出来我们要往这个目标走,团队怎么相信你?
3. 指标的五种类型及其应用
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通常会设立一系列的基线型目标,以收集初步的数据。这些目标帮助我们了解项目的起点,并为后续的进展提供基准。
除了基线型目标之外,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指标:
4. 沟通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与上级沟通,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通过这些提问,我们可以验证上级是否对项目的定位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上级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那么项目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与下级沟通,与团队成员沟通时,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六个方面:
通过这样的沟通,我们可以确保团队成员对项目的理解是一致的,并且能够针对实际问题采取行动。
5. 最后的总结与行动指南
在沟通结束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
根据不同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项目管理中,理清上下游关系对于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一个实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协调这些关系:
团队协作关系本质上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要确保这种协作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从效益的角度出发,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贡献。
1. 常见的上下游关系
常见的上下游关系可以分为行业上下游、部门上下游和项目上下游。
在互联网产品开发中,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AARRR模型)来重构整个流程。效率过程通常是中台,业务步骤则涉及前后台,每个团队都在其中扮演着交叉的角色。
具体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上下游关系,我们需要:
最终目的是得出资源需求/供给清单,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文件,确保对下游的专业支持,明确提供的标准和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关键决策人,而不是执行者。决策人可以拉上相应的人来跟进,而执行者没有决策权,初次参与可能没有意义。
五、建立业务驱动模型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持续发展,并让公司和团队看到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业务驱动模型,并制定中长期规划。
找到重要的事情投入,选择杠杆率高的问题优先解决。解决问题时,要聚焦于核心问题,然后利用好资源进行投入。
从业务参与者数量思考业务驱动模型。根据参与者的数量,我们可以将业务驱动模型分为单边、双边和多边三种类型。
1. 单边模型
在单边模型中,我们的目标是向一类角色提供价值。这种模型简单直接,只需要关注单一用户群体的需求。使用鱼骨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明确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的原因确定方向。
1)资源的合理分配
资源的721法则同样适用于业务投放。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业务或项目
中,而在项目内部,也应该确保重点工作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2)ALL in 的策略
ALL in 做一件事是有意义的,但前提是这件事的杠杆率要足够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确保投入的资源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
通常,选择2-3件重要的事情来做,这样更容易达成共识,并且能够集中资源。
2. 双边模型:平衡供需关系
在双边模型中,我们的产品涉及两类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平台上完成交易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满足各自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双边的匹配关系,即供给与消费的平衡。
如何应用双边模型?
寻找稀缺性
在双边模型中,找到稀缺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市场的供需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优化匹配关系。
如何判断是供给稀缺还是消费稀缺?
在多边模型中,我们需要找到相对重要的两边(通常是供应端),并用双边方式去分析。同时,另一端(通常是消费端)可以用单边以体验为核心去思考。
六、制定中长期产品规划
中长期规划对于产品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年度规划可能会在季度或半年后发生变化,但提前思考并制定规划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1. 常出现的问题
制定后要不断重复,确保团队成员在有目标的情况下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达成一致,在长时间里思考问题。当前做的事是紧要项目的内容,但也清晰地思考下个项目的细节。这样可以在很多时间和分析中得到详细的计划。
4. 四种思考方向
在制定中长期规划时,需要保留不确定性。当某种条件发生变化时,要思考每个变化面临的挑战,需要解决的方向,以及相应的资源,细分为前台、后台和其他资源。
1)数量变化:
2)类型变化:
3)产品发展阶段:
4)产品走向:
本文由 @萌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