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
当生病需要吃药时,往往是十分困难的事,家长经常会让孩子喝点儿“甜水”,或者用果汁、牛奶等液体把药服下,以掩盖药物的苦味,这样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我们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药剂科)、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药剂科廖世莉医生,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确吃药。
讲究一:正确服药,液体的选择很重要
很多时候为了方便,大家常用牛奶、果汁、茶水等来送服药物,其实牛奶中的金属离子、钙、蛋白质,可与许多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甲硝唑、酮康唑、复方丹参片等)形成不易吸收的复合物,大量钙还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应避免与补铁药同服。
茶叶中的鞣质、茶碱等都会与部分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了药物的疗效,还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茶叶中还含有咖啡因、茶碱等成分,有兴奋中枢的作用,可以降低安眠药的镇静效果。
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诱发胃出血。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包括含有这类药物成分的复方制剂如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用咖啡送服,可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肠不适。
除此之外,果汁也是不推荐的,果汁中富含果酸。服用布洛芬、复方阿司匹林、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药物时,饮用酸性果汁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
尤其要避免饮用葡萄柚的果汁,葡萄柚会影响部分药物的吸收,比如会影响降压药物、降脂药物以及抗过敏药物的代谢,从而可能出现低血压、肌肉疼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所以吃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白水,最好在服药前后1个小时,尽量少饮用牛奶、果汁、茶水、咖啡等饮品。
现在仍然还有一些人会用酒来冲服药物,俗话说:“头孢加酒,说走就走”。酒可能会影响多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饮酒期间如果服用的部分头孢类药物,可能会诱发双流毒药反应,严重的可能会致死亡,所以用酒服用药物是万万不可的哦。
讲究二:正确服药,水量多少很重要
大多数人习惯了吃一片药,喝一口水,并且认为能把药吞下就足够了,跟喝多少水关系不大。但是你知道吗?喝水不当,轻则使得药品不能达到最大的功效,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于无特殊要求的药品,通常用150ml到200ml的水送服;对于中药颗粒剂,根据传统中药汤剂的用量,冲泡成150ml到200ml的汤剂最好;对于胶囊剂,保证药物顺利送达胃部,避免损伤食道,建议饮用水量不少于300ml,还有一些药物,服用后需要大量的喝水,比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痛风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等等,需要在服药期间多喝水,防止药物在排出的过程中对肾脏以及尿道造成损伤。
然而有些药物服药后需要少喝水,比如胃黏膜保护剂,止咳类药物或者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建议服药后半个小时不宜喝水。
讲究三:正确服药,水的温度很重要
除了水的量,水的温度也是很很重要的,有些药物不宜用温度过高的水送服。例如:容易被高温破坏失活的酶类药物,以及含活性菌的制剂,还有胶囊、糖浆类药物。过热的水不仅会影响口感,而且会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除药物说明书上注明或者是临床医师特别要求外,日常用150ml到200ml,温度在37°C左右的白水来送服药物是最安全有效的。
上一篇:怎么做炸串,为什么选择炸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