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怎么构建“技术壁垒”?
创始人
2024-08-19 19:03:26
0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不同层面上如何构建技术壁垒,包括规则、代码、架构以及算法和AI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施技术壁垒的全面框架。通过具体案例和分析,文章揭示了壁垒的相对性、难复制性以及如何持续优化这些壁垒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引言

前段时间在与部门新入职的研发同事做CFR时,做了一些探讨和交流。

过程中新员工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壁垒?我们怎么去构建壁垒?”。

一时间我在语言组织上没想到太好的方式去解释“壁垒”,回头我也在反思应该怎么更好的解释,我也专门资讯了chatgpt,它对“壁垒”的描述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这篇文章也聊一聊我对壁垒的理解和看法。

壁垒,我的定义是“在特定方向上”创造暂时性的垄断。

持续构建壁垒,意味着在某个领域上持续地“垄断”,让后来者难以达到与我们相匹配的高度,形成明显差距,达到构建竞争力的目的。

壁垒,可以构建的地方或者维度可以有很多,譬如:效果、性能、稳定性、体验、并发、吞吐、时效性、成本,也可以是专利、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等等。

下面,我展开给大家讲讲我的看法:

二、壁垒具有“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在业界都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下,如果我们相较于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且这其中的差距是难以补齐的时候,这里就存在壁垒。(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同样是百米赛跑,你和一群奥运冠军跑,跑了12秒,是倒数第一;你和一群小学生跑,还是跑了12秒,结果确是“遥遥领先”。

这就是相对性。

和不同的对手竞争,切不同的细分领域,就很容易形成差异化,而在差异化的赛道里,就很容易体现出相对性。

我记得很早以前有一段关于成龙的采访,成龙有说道:“我是武行里最会演戏的,也是演戏里最懂武行的。”

因为自身业务原因,就不方便展开具体切身的例子了。

三、壁垒应具有“难复制性”

以“可口可乐”举个例子:

目前来看,复刻一瓶这样的汽水不难吧?

在bilibili上搜索“如何制作一瓶可口可乐”,可以找到上千个视频。

甚至不少美食博主,还有更多其他类的教程,比如:怎么复刻麦当劳汉堡、肯德基鸡翅等等,甚至做的是Plus版。

这么一看,那这些企业都没什么壁垒啊!

是这样么?

可口可乐对外的壁垒,是“价格”,是“毛利率”。对内则是成熟成体系的流水线、物流、供应链等等,使其能够将价格尽可能低的压下来,并且还有不错的利润。

如果可口可乐3块价格,这个差距是可以很轻松去补齐,甚至是超越的,那么这里很难定义为“壁垒”,或者这个壁垒的生命周期会很短。

反之,如果其中的差距是一条鸿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研究,且市面上也没有公开明确可达的路径和技术思路,那么这里就存在技术壁垒。

在业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存在技术壁垒的地方,例如:国外的芯片技术、Windows、Mac操作系统、ChatGPT、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模式、承载14亿人通勤的12306、还有23年“遥遥领先”的华为手机等等。

这里引发一个思考,如果我们构建的壁垒生命周期较短,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更快地去构建新的壁垒,避免在生命周期结束后又回归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发生。

四、怎么去构建壁垒?

回到当前我们产品研发的业务上来看,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我认为壁垒的构建大概有5个层次。每种层次的壁垒,构建的难易度不一样,构建起来以后的效果与收益也不一样,壁垒存在的周期长短也不一样。我大概分了以下几个层次:

1. 规则

我认为规则属于最基础的层级,这里构建的壁垒主要是规则数量与质量。

以“鉴别自媒体平台的标题/内容是否带敏感信息”举例:

最简单并且能最快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就是规则。

堆人去提取关键词、写正则表达式,很快就能够出效果。

而且,当你的规则量级达到几千条、上万条的时候,很容易会量变成质变。

当对手是初创公司时,他们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或资源可以去构建规则数量,我们在这一层级就“劝退”了很多“新手玩家”。

当然,在规则这一层构建的壁垒也是容易被赶超的。

对于同等体量的公司或者更大的公司时,假设在规则层我们有8000条规则的差距,我们的竞争对手只需要广投资源,可以在几个月内就在规则数量上追赶甚至反超我们(例如:投50个人专职写规则,人均一天产出5条,40个工作日后就是10000条规则)。

而且,规则存在局限性,表达和泛化能力有限,当出现一个新的违禁词时,只能通过“再增加规则”的方式去解决。规则多了,还会带来性能问题。

所以这是最基础层的壁垒,接着往下再看。

2. 代码

第二层我的定义是代码,相较于规则,代码的实现开放性大了很多,表达能力变得更强。

可以说是在“规则”之后,打开了新的上限。

并且代码层的壁垒构建,生命周期会相对更久一些。

因为同样一个功能,每个人写出的代码逻辑、运行效果(比如:检测效果、局限性、资源开销、数据流传输、时长等)都会不一样。

而且更多的开放性意味着黑盒的情况下,更难去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很难知道对方是怎么实现的。

而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实现方式,想要超越,难度就更大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知道友商的产品有A、B、C的功能,但效果如何?

只能通过一定的测试去判断大概的实现逻辑,且分析的结论还不一定足够准确。

记得在前几年,我们公司要引入一款网络防火墙,要进行测试,而当时这款产品对外是号称能防御某个非常热门的漏洞攻击。

这件事情引发了我们的好奇,我们不断测试和调整变量,最后发现网络报文中以“AC ED 00 05”这几个十六进制字符(Java文件序列化后的固定格式内容的前几个字节),Content-Type为流式传输类型时,会触发封禁。

最终通过不断摸索,得出的结论是:该产品禁止了这类格式的传输,相当于正常业务也不允许使用这个类型,从根本上杜绝这类攻击的发生。

3. 架构

第三层我的定义是架构,不论是SaaS化的业务还是盒子类的产品,我认为架构是比较重要的一层,也是往往很多产品没重视和持续去做好的一层。

为什么会认为架构也是壁垒之一?之前我的上级给我讲过一个理念:

一个好的架构除了过去认知的“高并发”、“高性能”外,还有很多我们高价值的地方,是被我们所忽视的。

例如,一个好的架构,理论上是可以提升我们的开发速度,去辅助开发人员完成工作,而不是制约和束缚开发人员。

在SaaS化场景下一个好的架构,甚至可以支持我们灰度发布功能进行线上运营和验证,帮助我们去做更多的能力试验,实现效果与质量的右移。

对外看来,架构并没有直接带来价值,这时架构是不可见的。

外界能感受到的是我们一个又一个的能力、特性、关键价值的快速上线,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外界很难去察觉到我们有这样一个“杀手锏”的。

4. 算法/AI

对于算法以及AI,个人涉猎的并不深入,就浅尝辄止地提几点看法。

我认为目前最高的技术壁垒应该是构建在算法和AI上。

闭源的AI与算法在黑盒的可测试性比较差,比较难去分析出具体的实现方式。

例如:对chatgpt输入一段文字,开发者也无法准确得知会是一个什么返回结果。甚至同一段文字多次资讯得到的结果都会有差异。

同时,大部分的业务会采取“解决方案”式的组合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例如:AI+算法+代码+规则,也导致我们会比较难去分析竞争对手是怎么去实现的。

即使在代码开源的情况下,使用的训练语料以及参数调整,也会使得同一套代码的结果差异很大。AI算法分析的困难性以及AI所需庞大的语料库,会使得竞争对手很难去抄袭或者是超越。

五、构建顺序、资源投入及个人看法

上述,分享了我对几层壁垒的定义。

目前我们的很多产品的一些优势项主要还是停留在“规则层”、“代码层”,这两层是相对容易看到效果的(俗称:短平快)。

当然也是相对容易被竞争对手分析和赶超的,自然这也导致了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相似功能的产品。

那么,说说我个人对这几层投入的一些看法。

1. “规则层”、“代码层”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投入?

我认为这个是一个基本盘(除非这个方向是明确放弃的),也是在创业之初应该去构建和补齐的地方,去使得小厂商明显处于劣势且我们和竞争对手能够初步对齐。

对于基本盘,在有一定优势后,应该逐渐减少投入,将减少的资源转移到对基本盘的自动化上(不仅要降本,还要增效),使得未来在资源减少后,产出的成果与过去持平,巩固基本盘,再接着才将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减少。

否则容易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即:基本盘在过去是优势,但资源减少后快速被竞争对手补齐或者超越,导致出现了产品同质化,拉不开差距;而在上面几层的构建,短期又没有实质性的竞争力产出,容易在市场侧出现比较被动的局面。

除此之外,对于关键产品的架构层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去看护,架构除了满足当前的需求外,还要持续揣摩和进行迭代优化,去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兼容性、支持更高的性能并发等,不能指望一两个特定大的版本去重构一次就好。

2. 那么在哪里去构建壁垒?

壁垒的构建需要与产品的主打方向进行绑定,去强化产品主打方向的价值,在主打方向里去思考技术控制点在哪里,通过组合拳的方式去达到构建壁垒的目的,帮助业务成功。

3. 壁垒构建方式?

一个好的壁垒,不可能是仅仅只有一种技术。

即要将“规则”、“代码”、“架构”、“算法”、“AI”串在一起使用,且要在不同阶段控制投入的比例。

在AI还没成熟前,没法发挥商业价值时,就需要下层的“代码”和“规则”帮忙兜底,保证竞争力。

六、壁垒需要关注“降维打击”

在汽车还没出来之前,人类主要的代步工具是马车、自行车,主要关注的点也是怎么让马车、自行车能开的更快、更方便。

而自行车的到来在代步上带来了很大便利,过去步行一小时只有4-5km,而普通的骑者可以轻松做到每小时20-30km的骑行,专业的骑手甚至可以达到50-80km的骑行。

等到汽车问世之后,发现速度可以很轻易地达到100km/h以上且使用者并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再一次刷新了瓶颈,颠覆了过去的认知。

诸如此类的事件很多,例如3G时代转向4G、5G,二十年间摄像头的像素从几十万提升到几千万、上亿,每一次技术变革,就会带来质的突破。

所以我们在构建壁垒的时候,也要关注到全局科技的变化,是否有类似4G到5G的技术会威胁到我们的壁垒的?也要思考,是否有类似4G到5G的技术能让我们弯道超车的?

我的观点是,如果在自行车的时代,我们应该持续维持自行车的壁垒,但同时也要探索有没有新的可能,是否可以有颠覆性的突破(汽车)?

当然,颠覆性的突破在过程会遇到很多的质疑,以及突破的产物在刚问世的阶段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是否能顶住压力坚持去做?

七、写在最后

技术壁垒的投入,任重而道远,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份经验总结和看法。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下“怎么构建技术壁垒”,如果有表达不清或者是有问题的地方也欢迎随时交流。

作者:鹏鹏的工作日记;微信公众号:「鹏鹏的工作日记」

本文由 @鹏鹏的工作日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林科技:子公司产品满足半导体... 证券之星消息,国林科技(300786)09月1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午评:沪指涨0.45% 半导体... 人民财讯9月18日电,A股三大指数早盘低开后震荡拉升,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45%,盘中一度逼近3...
南钢申请新型中间继电器接线装置...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新型中间...
电位传送器和电位采集仪的区别 一、功能定位:信号转换与传输 vs. 数据采集与监控 电位传送器 核心功能:将电位信号(如电压、电势...
磐盟半导体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来源:猎云网 9月18日,据光源资本消息,江西磐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磐盟半导体”)宣布完成近...
芯片股延续近期强势,截至发稿,... 芯片股延续近期强势,截至发稿,华虹半导体(01347.HK)涨9.93%,报58.65港元;晶门半导...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近期,《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成效”,其中就披露了阿里旗下平头哥最...
【盘中播报】沪指涨0.41% ...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上午10:28,今日沪指涨0.41%,A股成交量770.57亿股,成交金额...
【汽车电子关注度提升!消费电子... 9月18日,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22%,电脑硬件、半导体、发电设备等板块涨幅靠...
电位传送器的核心功能与应用 一、核心功能:电位信号的精准转换与传输 电位传送器是一种工业级电信号转换设备,其核心功能是将微弱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