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一个自己孩子的事。
只说数学。
覆盖双减前和双减后。
我家孩子是班上为数不多没上奥数课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双减前),只觉得数学不是太简单,但是课后我使使劲,努力给她补补,期末前突击一下,也能勉强达到班级平均。
我的心态一直就是,不要求多好,能跟上班就行。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样没问题,直到孩子升四年级(双减后)。
孩子完全听不懂了,跟不上了。
回来数学作业基本无法独立完成了。
一开始,我觉得是孩子自己上课没认真听,还为此批评过孩子。
然而我家孩子是一个顶认真,专注力顶好的孩子,按理说不认真听课哪怕有,也不会太多次。
如果不是不认真听,那就可能是听不懂了。
于是我开始思索其他原因,并详细询问孩子上课情况。
然后我发现孩子班上课状态是这样的。
一个新知识点,老师通过教具实践方式教授一遍 ,然后出题目,让孩子们回答。
我家孩子通常不会,但是班上其他孩子争先恐后抢答。
然后就由会的孩子上台给其他孩子讲解。
然后这个知识点就过了,进入下个知识点……
我说不上老师这样上课有什么问题,只是总觉得怪怪的。
为什么一个知识点 ,我家孩子还处于懵懵懂懂搞不清楚的状态,然而别家孩子已经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甚至可以上台当小老师了呢?
是我家孩子智力有问题吗?
还有一个发现,
孩子一个同班的小朋友,曾经自告奋勇要给我家孩子当数学老师,然而教授的知识点却是分数知识,这个知识点是五年级知识,而当时他们还在上四年级。
我家娃听得懵懵懂懂,人家讲得口若悬河,我一时恍惚 ,感觉这两娃不在一个纬度。
是我家孩子太笨吗?
显然不是!
是他们之间知识结构的差距。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
是外部培训机构日夜辅导的结果。
给我家娃上课的孩子,一周二次奥数课,每次课2-3小时。
那个可以在讲台上当小老师给大家讲题的孩子,不庸质疑,在外也是有课的。
我说的这个情况不是双减前,而是在双减后。
当然我不是说双减前,孩子之间就没差距,上过和没上过的一样有差距,只是因为那时候恰好是低年级,知识点少,难度低,并没有暴露出来。
这说明什么?
双减后,培训班依旧存在于绝大部分孩子身上,只是由周末培训变为了平日培训,由线下培训为主变为了线上培训为主,由小班制变为了一对一。
为什么培训班屡禁不止,家长宁愿偷偷摸摸,大费周章,花更大价钱也要让孩子去学?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学习内容点越来越多,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分数一年比一年高。
家长不敢放松,也不愿放松,谁也不敢赌,万一不学,后果会有多大。
为什么不学的孩子上课就是听不明白?
是因为老师上课的节奏是跟着班上学过的孩子走的。
是因为老师并没有办法针对小部分人因材施教,一旦班上绝大多数孩子呈现出会了,懂了的场面,就会认为班上孩子都会了。
而这其中是不会考虑这些懂了,会了的孩子是否是因为校外已经学过,课内只是复习的情况的。
这就无形中提高了上课的难度,加快了学习的进度。
这就导致没学过的娃,听得云山雾罩,而学过的娃,却仍觉得听得乏味异常。
不去上培训班的大概率结果就是 ,上课听不懂,学习吃力,自信心受挫。
我家孩子就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数学不好,数学没天赋。
班上只要有一个外培的,外培之风就不可能消失。
这样的情况,并没有随着双减而消失,而是随着双减而加强。
结果就是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考试难度越来越大,择优越来越突出,孩子越来越累。
双减减了个寂寞,大概就减了家长的钱包吧
#教育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