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被曝已研发出一款新型AI芯片,旨在填补NVIDIA(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震动,阿里巴巴港股盘中一度涨超19%,创下自2022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总市值突破2.61万亿港元。
据多方消息透露,阿里巴巴开发的这款新型AI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务,并具备与NVIDIA平台兼容的能力。这一设计使得工程师能够无缝迁移为英伟达芯片编写的程序,大幅降低技术迁移成本。更关键的是,该芯片完全采用国产供应链代工,摆脱了对台积电等国际代工厂的依赖,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自主可控。
这一战略布局的背景,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技术的持续打压。此前,NVIDIA虽获准向中国出口H20芯片,但该产品被曝存在安全风险,且性能受限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难以满足中国AI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台积电等企业被禁止为中国企业代工先进制程AI芯片,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风险。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的“芯片备胎”计划被视为中国科技企业应对外部压力的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芯片研发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其旗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推出含光800、倚天710、镇岳510等多款芯片,并在RISC-V架构领域取得突破。目前,平头哥已形成三大系列RISC-V处理器IP和XT-Link系列IP,产品覆盖高性能计算、低功耗物联网等场景,部分芯片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此次新芯片的研发,进一步体现了阿里巴巴在AI算力市场的野心。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芯片不仅将用于阿里云内部业务,还将通过云服务模式对外提供算力租赁,客户无需购买硬件即可享受自主芯片的性能优势。这种“云+芯片”双轮驱动的商业策略,既避免了传统硬件销售的重资产压力,也缩短了客户部署AI应用的时间。
9月1日,阿里概念股集体走强,旋极信息、利扬芯片等个股涨幅超20%,锐捷网络、全志科技等涨超10%。中信证券分析指出,阿里巴巴3800亿元的云与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有望拉动数百亿元国产算力及半导体环节增量,强化晶圆厂作为核心战略资产的地位,加速国产算力芯片迭代。
从产业层面看,阿里巴巴的入局将加剧国内AI芯片市场竞争。目前,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寒武纪、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电路等企业均在该领域布局。其中,华为昇腾系统通过集群计算在部分指标上超越英伟达顶级产品,而沐曦集成电路推出的高内存容量芯片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阿里巴巴的加入,无疑将为市场注入新的变量。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近期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已制定“后备方案”,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合作应对全球AI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他强调,3800亿元的资本开支将按预期推进,AI业务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形成“投入-收入”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