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经常能见到泰国香米,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越南也是我国进口大米的重要来源国。
近些年来,越南大米对我国出口量稳步增长,每年都能从我国轻松赚走几十亿元。越南国土面积不大,大约只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的面积,它怎么会有这么多大米用于出口呢?
2023年8月21日,越南媒体《人民报》发布消息称,该国农业与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越南对中国大米出口额达3.91亿美元,这一数据已经达到2022年全年出口额的90.4%。
越南大米对我国出口量达67.79万吨,已超过2022年全年出口量的79.7%。6个月时间,出口额就接近2022年全年出口额,这增长速度确实有点快。
我国海关统计数据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约1693万吨,占其大米出口量的30%左右。
大米贸易成为两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整个进口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像所有进出口贸易一样,中间总会充满各种波折。
2019年,我国和越南签订900万吨大米订单,仅凭这一个订单,越南方面就可以创造40亿美元的收入。
这本来是一个双赢的生意,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居民的餐桌、补充我国粮食储备,还有利于越南粮食出口创汇,帮越南种植户增加收入。
这是一份长期协议,锁定了未来多年的大米出口贸易,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订单,毕竟除了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能给越南送上这么大的订单。
但随着国际粮价变化,越南开始动起了歪心思,不想再继续遵守协议。当国际粮价逐渐上涨时,越南觉着之前的长期订单卖亏了,不顾协议约定要求重新调整大米出口价格。
这就是典型的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的行为了,如果按照越南的做法,万一国际粮价大跌,我国是否也可以撕毁协议重新定价呢?
原本就是一份长期协议,风险收益各自承担,怎么可能为了越南的利益,半路随便修改内容?针对越南单方面执意涨价的违约行为,我国也没惯着。
多次沟通无果后,我国最终决定终止这份订单,除了之前已经完成的交易之外,后续不再继续履行这份协议,原本900万吨出口量的大订单彻底泡汤。
我国的这一决定,显然已经超出了越南的预判,看到我国铁了心要取消订单,越南方面又开始着急了。从最初的不满和抗议,到后来哀求继续履行,但我国态度坚决,“一粒大米都不要”。
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越南方面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此后在大米进出口贸易中,不敢再随便闹幺蛾子,两国的大米贸易量又逐步恢复并逐年增长。
当然,经过之前的教训之后,我国也再没和越南签订长期协议,只是根据国际粮价,签订短期进出口贸易订单,以免当年的事重演。
就目前的大米出口量而言,印度排名世界第一,泰国第二,越南紧随其后排名第三。印度排第一还可以理解,毕竟国土面积比较大,适合耕种的土地也多。
但越南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凭什么能大量出口大米,甚至还排到世界第三的高位呢?
能出口大米首先要保证国内的粮食需求,当然在这方面,印度绝对除外,毕竟除了高种姓能算人之外,低种姓的根本就不能算人,
而越南9800多万人口,对大米的需求量也很大,就算这样的情况下,越南每年依然能大量出口大米,它到底凭什么能做到呢?
这不得不说越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泰国出口量能排到世界第二,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热带季风性气候让越南特别适合种植粮食作物,高温和充沛的降水,正符合水稻的生长需求。
因为温度高,这里的粮食作物一年能做到三熟。同样的一块地,一年能种出三季水稻,这无疑大幅提升了粮食产量。就算亩产不算太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凭借数量优势弥补回来。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我国也只有海南等少数地区能满足。但海南适合耕种的土地并不多,不像越南一样地多。
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是重要的稻米种植区。红河和它的支流,保障了这片土地充足的水源,再加上冲积的三角洲土地肥沃,当地光照充足,给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生长条件。
南部还有湄公河三角洲,这是越南最大的产米区。因为更靠近南部,热带气候更加明显,这里常年高温多雨,再加上湄公河的充沛的水源,更适合水稻生长。
先天环境优越,只是越南大米产量高的基础,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大量出产稻米。毕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越南还做不到粮食自给自足。守着宝地却全国挨饿,这样的惨状全球也没几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国民吃饱饭,越南政府搞了一系列工作。先是进行土地改革,让农民能获得足够的土地并安心种地;后又从国际上大量引进良种,再加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方面提升水稻亩产量。
原本每年能种的次数就多,再加上良种加持,越南的大米产量一发不可收拾。从原本的粮食不足变成了大米出口国。
据越南农业部统计显示,2023年,越南稻田面积达710万公顷,稻米平均产量达到6.07吨/公顷(亩产约809斤),虽然还达不到我国杂交水稻的最高亩产量,但依然属于高产。
再加上一年三熟,同样的地种出来的大米,比我国可要多很多。大米多到吃不完的时候,就成了出口创汇的好商品。
目前,越南一半的大米出口,主要是销往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而我国又是越南大米的最重要的进口方,是越南大米的大客户。
种地是兔子与生俱来的种族天赋,哪怕是登陆月球了,首先想的都是月球能不能种菜。自古以来的农业传统,我国也是一个粮食大国,而且大米的自给率超过95%,为何还要大量进口越南大米呢?
杂交水稻在我国太有名,再加上不断刷新纪录的亩产量,想必很多人都想不到,我国是世界上进口大米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我国进口大米超619万吨,同比增长24.8%。虽然和大豆进口量相比,大米的进口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两种作物的情况不同。
我国的大豆产业几乎被彻底摧毁,国内大豆产量很低,根本不成气候,巨大的市场需求主要靠国外进口来满足,但水稻种植可不是这种情况。
作为主粮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非常广,不断改良的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口感,一年更比一年强。我国大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何还要大量进口大米呢?
首先,满足大家不同的口味需求。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虽然我国也有很多知名的大米品种,口感也非常不错,但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我国大量进口外国大米,让所有人都可以有更多选择,不同口味的大米,丰富大家的饮食。
另外,我国大量进口大米,可以补足粮食储备,确保无论遇到何种意外状况,都能保证国人吃饱饭吃好饭。粮食安全不容忽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最牢固。
当年苏联轰然解体,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生产都被美西方掌控。为了赢得冷战,苏联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对农业生产重视不足。
后来国际低价粮大量进入苏联,弥补苏联的粮食短缺问题。大量低价粮击垮了苏联自己的农业体系,当粮食安全被美西方完全掌控之时,对方收网的机会也就到了。
经过一系列粮食战争,苏联最终败下阵来,当苏联人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这个政府也就没人拥护了,被轰下台只是迟早的事。可以说粮食危机绝对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最后,我国大量进口大米,也不全都是给人吃的,一些碎米之类不适宜食用的大米,也在我国进口之列,主要是用来做养殖。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对肉类的消费量越来越高,为了扩大养殖满足市场需求,大量碎米进口之后,就会被加工成饲料运往养殖场,给动物提供更多营养,加速出栏速度。
无论何种用途,我国从越南大量进口大米,都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到何时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