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初七,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单身狗受伤,情侣狂撒“狗粮”的节日,但是有很多人忽略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核。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法重日、星宿崇拜,到乞求巧智,再到人人皆知的牛郎织女故事,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的浪漫情怀,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时间和数字的崇拜,是一个集爱情、智慧与美好愿望于一体的传统节日。
同时,七夕节是品牌方、旅游区的一个节日营销的重要时间节点,“贩卖浪漫”的花活层出不穷,但是在注意力营销时代,吸引用户是成为品牌经营的重要课题,在营销内卷呼声愈演愈烈的当下,许多品牌、游玩项目似乎使出了浑身解数去拼创意,但结果依然差强人意,所以浪漫营销靠“新意”,但是“心意”更重要!
今天让我们走进七夕节的包围圈,看看这些景区都做了哪些事情,抓住七夕这波流量吧!
利用新媒体流量
把握七夕注意力的风口
当一个七夕活动开始策划启动的时候,首先想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人来?”,这其实就是传播,把声打出去,才能有反馈。因此就可以从市民游客接收信息的渠道开始布局,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美团、公众号等平台都散布着不同的七夕活动,大量的侵入我们的信息茧房。在巨大的流量池中,有很多人都想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营销机会,即使平时空无一人的场所,都会制造七夕热度,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只要足够吸引人,也会在情绪营销的前提下,人满为患。
当搜索“七夕”的词条时,会相应的出现“七夕好去处”“七夕去哪过”等相关词条,而这也说明,不管是景区、个人都沉浸在七夕的节日氛围之中。
▲以上分别是抖音、小红书、微博的搜索词条
另外,有些展览、音乐会等内容,也会围绕图文、视频、直播等多元方式,强化品牌信息传递力,确保内容具备传播效能,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深化品牌市场渗透力。
造节营销
多元角度辐射浪漫
解决好传播的问题,会思考到既然有这么多的活动,那我参加哪一个才能有更好的体验?才会让七夕更加有意义?
这就需要看景区或活动主理人对活动内容的策划,例如北京通州大运河公园的伊人游园会、森林演唱会活动,活动将围绕用古人的方式打开七夕节,入游园,雅韵入眼帘,人间佳偶成双,携手邂逅着祝福和美好。
游园会活动会从8月9日持续到8月11日,景区内将举行伊人游园会,其中包含国学体验区、潮流文创区、非遗打卡区、儿童体验区、露营休闲区等板块,让传统民俗更生动有趣,还原了千年的东方情怀。另外在10日晚上,还有精彩的运河森林演唱会,乐队“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将陪伴整场,该乐队是一支成立于1998年的独立民谣乐队。本场演出将结合《诗经》内容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从《关雎》到《红布绿花朵》,20首经典曲目将带你穿越古今,体验东方人独有的浪漫情怀。
全国多地都筹备着游园会的大型活动,从古代的角度呈现“市集”、“沉浸式情景剧”、“民俗挑战”、“创意沙龙”、“Livehouse”等内容板块,从各角度展现七夕节的非遗文化和浪漫氛围,让游客在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转换中,邂逅流传千年的中式浪漫。
造节活动的全面营销在世界各地“遍地生花”,例如北京首创郎园Station举办的七夕精酿啤酒复古派对和广东丹霞山浪漫嘉年华等活动,在我看来,“造节”似乎已经成为节日营销的基本环节和标配。但是随着品牌资本的渗入虽然催熟了节日,最终触发消费行为,但是也加速了固化、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专题活动
纯粹情感链接
对于七夕节来说,许多地域的活动对受众并没有明显的限制,但是为了满足“情侣市场”的需求,8月10日,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还设置了一个七夕限定主题活动“AI情感实验派对”,这场活动围绕“误会”的情感问题,进行小型的情感社交实验,从AI的角度,解析沟通的逻辑和感知能力,让人更加清楚日常生活中“误会”是如何产生的,又将怎么正确看待和处理“误会”。
活动还杂糅了专属导览看展、葡萄酒品鉴、主题聊天派对等内容,邀请广大网友一起沉醉在艺术和科技共同作用下的浪漫夜晚。
除此之外,北京还举办了一些主题展览,例如大型七夕沉浸式活动艺术展,这是全场免费的游戏艺术展,包括了沉浸式体验互动,七夕换装,泡泡泳池,恋爱互动等内容,超现实的牛郎织女新剧情,让展览充满创意性和强烈的参与感。
上述的专题活动可以给足情侣游客们的体验感,也能为七夕赋予意义,围绕人与人之间最容易发生的“误会”为主题,渗透情感之间的联结,“表达+聆听”充分调动抒发深刻情感的器官,撬动深层情感表达,拉近、稳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专题活动的受众虽然有些限制,但是可以让情侣玩家远离人群,享受惬意的时光。
节日营销
下一个爆款会是什么?
七夕有很多过法,吃饭逛街、看展游玩、撸猫逗狗......但最重要的是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虽然一直被人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但是它本身是为单身人士准备的节日,因此有些节日营销抓住了这一受众,“扬言”智者不入爱河,单身直达硕博!这就是七夕节的“反向营销”,并且有很多单身人士为此买单。所以七夕营销要想突破,还得看单身群体。
在七夕,虽常被外界视为情侣专属主场,实则在这浪漫的光影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主力军——单身群体。正如前些年风靡一时的“孤寡青蛙”现象所展现的,单身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市场需求,被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消费热点,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更在不经意间掀起了一股独特的消费风潮。
节日营销要想有爆点?活动主理方、品牌方不能只追逐营销节点,进行漫灌式营销,没有创意的活动,很难从爱的盛宴中脱颖而出,因此避免同质化、让人眼前一亮的活动或许会有更多人买账。
七夕即将到来,展区、景区都在为市民游客精心筹备一个浪漫舞台,这是一场关于爱、文化与梦想的深度对话。各种节日创新营销的举措,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复苏与发展,更激发了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旅融合”的深刻内涵。“七夕节”虽然是营销出圈的必争之地,但是陷入常规就会“败在营销”,用新的语言表达爱,探索更多七夕节营销的打开方式,才会“赢在营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