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发现邻居的孩子没有去兴趣班,没有回老家,爸妈也没有在家看着,就自己在家,依然把自己的假期安排的很好。
每天有学习时间,有运动时间,有休息时间,有看书时间,有游戏时间,有家务时间...
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子,自己在家已经度过了半个暑假。
邻居说她家孩子自理能力很强,他在家也很放心。
其实从儿子一年级的暑假开始,我也在有意识的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也发现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共情能力更强,感知能力也更强。
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照顾,父母就要少一些包揽,少一些唠叨,多一些机会,多一些鼓励。
现在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 很多还是老人帮忙带,生怕孩子磕了碰了,啥事都不敢让孩子尝试。这就让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 被保护」,习惯了被照顾。慢慢的也失去了想去尝试的勇气。
其实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为他们提供多做事的机会。
像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收拾自己的小餐桌。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就可以适当的让他们做点家务,擦桌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等。对于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尝试整理物品,书包,自己的房间等。
当孩子6岁左右,其实就可以用孩子自己的房间作为锻炼的场所,让孩子自己擦擦房间桌子,整理房间的玩具,书籍,练习叠被子,铺床单等等。
家长不要每次都大包大揽,给孩子打扫的一尘不染,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孩子自己整理的整个过程,其实也是他们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可以适当提供方法和帮助,但是也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很多家长是想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的,但是看到孩子做事的时候,总觉得这不理想那不满意,就开始唠叨孩子。
时间久了,孩子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当下次遇到自己想尝试的事情时,也会打退堂鼓。
有些人会说「 让孩子自己弄太麻烦了,他们弄的还不够自己收拾的,光帮倒忙。」但是我们想想,谁做事是一次就做熟练的,不都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再多练习吗?
孩子学习做事也是这样的,一开始肯定会有各种「 事故」,但是在家长耐心的引导下,孩子多次练习后才会越来越好啊。
家长要清楚,我们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真的对孩子好,那就应该是给孩子机会,应该让孩子自我照顾。
所以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多些耐心,少些唠叨,多给孩子点空间。
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挑战,那我们也要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孩子主动做事的意愿,让孩子也更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其次父母也要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物,给孩子提供自我决策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上一篇:虎妈如何栽培得意门生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