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芳杰
7月24日晚,有网友发微博称,南方科技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中,出现了“的地得”用法错误,引发热议。
根据网友提供的南科大录取通知书截图,其在主页中写道:“衷心的祝贺你顺利通过我校入学的各项考核,你已经被我校录取为2024 级本科新生。”有网友指出,这段文字中“衷心的祝贺你”的“的”字,应该用“地”,以搭配后面作为动词的“祝贺”,而“的”一般搭配名词使用。7月25日,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接到相关情况反映,有人对录取通知书上“的”和“地”的用法存在异议。该问题已经反馈给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中,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后续会进行处理。
小小“的地得”,看似不起眼,却相当于汉语文字中“盐”的分量。三个助词的作用和使用范围,都经过了历史演变,并形成了固定用法,再传承下来。它们各司其职、泾渭分明。每一代中国人,从初习汉语,就要与它们交朋友。而正确的使用“的地得”,也是每一位汉语使用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在网络上,不少网友对“的地得”的使用,并不规范。但在即时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不规范,往往被视为“字错不影响意会”,并没有被刻意纠正。但当“的地得”的错误,出现在高校录取通知书上,网友的态度一致为“零容忍”。原因很简单,高校录取通知书是郑重的文本交流,是高校留给学子的“第一印象”,自带严谨与庄重。录取通知书全文内容并不多,错一个标点都格外突兀,更不说是大家在小学阶段就要求准确掌握的“的地得”,实属“低级错误”。
无独有偶,这样的“低级错误”还不算少见。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宜宾学院在录取通知书上将“录”字打成了“寻”字。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把“报到”错写成了“报道”,巢湖学院把“9月6日”写成了“9月6月”。这些不严谨,可谓啼笑皆非。
低级错误不应该,字斟句酌有必要。在广阔的汉语世界里,信息因一丝不苟而准确传达,思维则因字斟句酌而滴水不漏。高校在制作录取通知书时,应该保持对汉语文化的敬畏心,真诚撰稿,严谨审校。而我们每一位使用汉语文字的中国人,也应该尽量规范使用语言,勿以字小而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