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汽车行业的日子着实艰难,就连豪车也开始玩“落地价猫腻”了。订车时谈妥的包牌、包税、包利息落地价为157万,可到提车时仔细一算,竟足足超出了1万5。今天这个案例,价格谈判环节因涉及协商保密,所以没有过程记录。接下来就教教大家:在谈“包牌落地价”时,应该注意哪些隐藏猫腻?
01、低开发票
首先,要留神规避“低开发票”。这里有个问题,低开发票究竟能不能省购置税?答案是:在光盘价(也就是定额税)以上,确实能够节省。然而,这里的“低开”额度纳入“落地价”中,就容易造成价格差异。而且,低开发票还会影响整车的保险额度,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退换车,也是依据发票金额来核算的。所以,在当下的汽车消费市场中,燃油车优惠幅度本就较大,不建议大家接受“低开发票”。
02、核算每项费用
其次,要注意核算清楚裸车价、贷款额、贷款利息以及月供总还款金额。就像今天这个案例中多出的“1万5”,就隐藏在不起眼的利率里。由于贷款额度高,每月增加一点点,认为消费者发现不了。但是,不好意思,逃不过验车狮的“火眼金睛”。
每天算“糊涂账”的验车狮们
03、保费问题
消费者去4S店谈价格的时候,一般保费都会写“预估”。稍加思考一下,销售天天卖车,难道会不清楚保险公司额定保额的保费是多少吗?他们当然清楚。不过,这里在谈落地价时会留有余地,如果利润空间达不到预期,就会通过降低保额来实现“落地价”的承诺。
我把这些“内幕”都跟你们说了,还不赶紧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