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持续多年的两山轮战中,中国军队打出了国威与军威,经过此番轮战,不仅使得各军区的战士们得到了实战磨炼的机会,更是打出了边境地区的长期和平。
不过,多年的战场上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帆风顺的,通过战场上的不断反思,才能持续提高军队战斗力。
67军的失利
白石岩大桥是左翼战场上唯一通道的重要目标,对于中越两国军队都有着重要意义。
8连连长张占海指挥能力很强,对于战场的局势变化也总是格外敏感。
1984年的一日晚间,越军的偷袭行动越来越频繁,阵地上四处都响起了枪声,不过指挥所里的张占海并没有听到前线有什么战况传来,电话也打不通。
按照此前的相关约定:若是遇到通讯受阻的突发情况,双方可以通过发射曳光弹的方式,发射一枚就意味着平安。
但6班的方向一连打出了好几枚曳光弹,说明情况万分危急,好在支援及时,才成功化解。
那段时间,正值越军丢掉了老山、松毛岭后,他们也十分着急。
为了能快速从中国军队抢回丢掉的地方,越军以加强连为单位朝着中国军队所在位置发动了多次反扑,当时昆明军区的战士们凭借着强大火力使得越军的几次反扑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苏军顾问还在给越南军队出谋划策,他们分析后认为:反扑失败是因为攻击面过宽,再加上后方的弹药物资不足,根本没办法长久交战。
越南军队就像是一群无头苍蝇,在接连失败后也丧失了主见,干脆迅速苏联顾问对策。
对比起来,苏联顾问就要专业多了,在仔细观察后,他认为中国军队在这一片区的兵力不占据优势,同样摆出了“宽守备”的路线,局部必然兵力不足,若是越南下次发动进攻,要集合优势兵力对准中方战线较为薄弱的地方。
在中国军队这边,即使是张占海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兵,也不得不面临很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过去中国和平发展了很多年,很多战士都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对战争并没有实际经验,当时还有军官在工作汇报中这样说:开始是恐惧的,以后就变成无畏,有了战斗到底的精神,就能恐惧变无畏。
这其实也能从侧面看出,两山轮战期间本就有着训练部队的想法,局部遇到失利情况也不可怕,找到不足、总结经验、提高战斗力才是目标。
来回冲锋的事情时有发生,也对双方军队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在1985年5月中旬,67军再度上了老山,此时老山地区已到了大雨滂沱的季节,视野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刚换防阵地的原因,越军高层部队也判断换防部队在雨天不容易适应地形,可以在恶劣自然条件的掩护下发动进攻。
67军在进攻211高地的路程中,遭遇了敌人的激烈反抗,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不少突击队员在进攻的路上牺牲了。
为了能把烈士的遗体带回来,前指下达了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找回。
接连11天的战斗都是极为惨烈的,团连建制完成被打乱,为了能鼓舞士气,67军参谋长更是说道:“大家都在等待我们胜利的好消息。”
遗憾的是,接连的冲锋并没有夺回211高地,67军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可以说,在近10年的两山轮战过程中,这样的失利也是很少出现的。
正是由于越军蓄谋已久,再加上67军部分首长指挥出现问题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其余指战员纷纷从中汲取经验,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
总结下来的经验大致能归纳为几个原因。
其一、敌情了解不够,在决定抢占高地时,并没有充分分析越军的具体兵力及火力情况就下达了进攻指令。
其二、战前准备不充分,在轮换刚刚完成后,部分战士还没有充分熟悉敌情和地形,贸然冲锋必然会导致伤亡的情况,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进攻路线天然受阻,这些都理应被考虑进去。
其三、战法灵活性需要提高,在战争中是要讲究胜利,同时也要讲究方法,在我军总体上能够压制越南军队的情况下,更是应该在局部讲究灵活的作战方略。
不过,纵观整个两山轮战时期,双方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大多都是排级的小部队交锋。
悲剧不会重演
任何一位战士的牺牲都不可能是没有价值的,每一场战斗背后,都是总结和汲取经验的过程,正是因为如此,两山轮战才能在后续始终获得成功。
在与越南战斗的多年时间里,七大军区多支部队轮番上阵,这样的策略不仅充分牵制住了越军、使得越军愈发疲惫,还同样间接支援了柬埔寨反对越南的入侵。
所以,在整个战争背景中,越南方面都是兼顾两头的,处境十分被动。
那么越南就不可能在两山轮战期间发动大规模袭击,我军明明是可以通过奇袭的方式快速将越军消灭,但出于练兵等目的,还是将战争的时间延续了很久。
无论是胜利经验还是失利经验对我军都是经验,都有着能够总结的地方。
哪怕是胜利,那么依然可以总结“某个部分牺牲是否可以少一些”、“还能不能扩大战果”等。
各大军区不断的小规模作战更是能让战士们在实战中掌握战术、战法,部队的战斗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看,67军失利的情况不仅在未来不会重演,就连1985年之后都没有重演过。
比如兰州军区轮换上来的时候,他们就认为现在的作战模式烈度不够,需要加点“猛料”。
他们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并且上了强度,意在用实际作战作为全军军事教育的一个范例,特别是让新兵们看看仗该怎么打。
当时,每个连、排级单位都被分配了相应的作战任务,而且对战术的部署也非常充分,当时以敌人具有居高临下的位置优势,这更是要保障各部队之间的协调要足够精准,否则会出现被敌人分别围攻的情况出现。
战斗迅速打响后,实际情况也很顺利,由于每个作战单位都要考虑到配合其他单位,谁都不愿意掉链子,还不到40分钟就解决了两个阵地上的越军。
轮换对于越军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中方67军便是个例子,但新上来的部队又会让越军摸不着头脑,好不容易知道了中方部队的打法,结果一个转眼就发现中方军队又换人了。
兰州军区部队快速进攻的过程中,还将电子对抗营投入了战斗,科技手段对战争的影响极大,显著减少了我军伤亡。
从这场仗也能看出,我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意现代科技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随着黎笋去世之后,中越边境才渐渐趋于平静,过去的这些年,中国军队以极小的代价歼灭了数万越军,并成功收复了老山、者阴山等战略要地,取得了辉煌战果。
此外,在战争的同时中国也在推进改革开放政策,促使经济实现了腾飞。
反观越南,因为多年的战争一直没有消停,错过了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也使得越南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边缘。
其实到了1986年之后,越南的兵力也越来越跟不上了,可他们又不愿撤出老挝、柬埔寨的军队,硬着头皮拒绝谈判,这也是他们在野心的推动下的结果,苏联在这个时间点也没什么资金援助他们,更是使得越南捉襟见肘。
1985年我国也开始了军队的改革,精简了不少军区机关,这也帮助部队提高了作战能力。
而且,轮战“检验部队”的过程中,上级也充分意识到现代化部队的重要性,军队院校的优良传统也开始恢复,到了1988年再度形成了完整的军衔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可以说,这些在军队的变化时到今日都影响着部队建设,逐步推动的强军政策也使得中国彻底成为一个军事大国。
即便当年67军遭遇过失利,那些牺牲的将士们依旧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留下的经验更是使后人不再因为同一个问题而流血,如今又是一个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军队的发展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若是真的有战争来临,那么中国必然能从容应对一切挑战。
这个时候再来看,越南这个国家已经不足以成为对手了。
当然,避免战争最好的办法依旧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真正做到强大了,别国才不敢随意骚扰,这也是中国近些年来没有战争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