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一声炮响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奉天城内顿时乱作一团。相信每个国人都知道那一天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九一八”事变。对于那一天东北边防军的表现,很多人时至今日仍无法理解,甚至许多人充满愤怒,那么当时东北边防军为何没有打一枪一炮就临阵撤退呢?因为他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不抵抗,听其自便!
蓄谋已久
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很久之前,驻防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就已经密谋侵略我国东北地区了。从1930年的10月一直到1931年的7月,日军已经组织了五十多次的军事演习。对于这些枪炮声,奉天城内的老百姓早就司空见惯了,在东北边防军的军官看来,这也就是部队训练而已。并没有人察觉出这是日军对侵略东北而作出的准备!
拉开序幕
在9月18日晚上10点20分,出现了一个沉闷的爆炸声。随着爆炸声的响起,南满铁路的路轨被炸开了两米,没想到这一段两米的路基竟然拉开了中日大战的序幕。
爆炸声还未停歇,日本军队趁着夜色冲进了北大营,当时还在睡梦中的第七旅被枪炮声惊醒,他们慌乱地穿上衣服上报旅长王以哲,但是不巧的是当时这位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最喜欢的将领却并不在营中。值班军官无奈直接打电话向奉天城中的参谋长荣臻汇报,荣臻见事态严重也没敢轻举妄动,急忙向坐镇北平的张学良请示。过了很久他得到回复,张学良正在陪同英国公使看京剧,无法联系。
听其自便
紧要关头联系不上张学良,这让荣臻手忙脚乱,他略加思索后浮现出了张学良曾经的命令:不许与日军发生冲突。来不及多想,这位还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参谋长给北大营官兵下达了一个命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就这样,北大营的官兵在混乱中慌忙撤退,许多人没带走一枪一炮,甚至有的人都没来得及穿好衣服,慌张失措。
他们知道的是服从上级命令,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凶神恶煞的日军人数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奉天沦陷
随着北大营官兵的撤退,奉天等许多重要城市成了日军的囊中之物,而随着奉天等地的沦陷,东北乃至全国的同胞的命运随之改变。
对于当年的不抵抗政策,历年来众说纷纭,焦点人物毋容置疑是少帅张学良。对于当年的命令,张本人不怎么爱公开谈论,有人说他这样做是出于蒋介石的指示,有人说这是少帅的自作主张。但是张本人在一次谈论中说当时一切都是他的决断并没有人给他下达命令。按照张的说法,此事与他人无关。
结语:“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多年,时至今日仍然让很多热爱历史的人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警钟长鸣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