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子帅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37岁的王瑾在北京一家连锁咖啡店做全职咖啡师,距离她成为一名咖啡师刚好过去1年零4个月。在大多数人眼里,咖啡师是一个充满文艺的工作,王瑾也是带着这一想法在去年应聘了目前就职的这家连锁咖啡店,加上这一岗位对年龄没有限制,她当时毅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咖啡产业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4%,预计2024年将增至3133亿元。随着中国咖啡市场进一步扩大,咖啡师这一职业未来在中国的需求量还将增长。
国内咖啡店目前主要以连锁店和私营店为主。“在连锁咖啡店做咖啡师比较容易上手,因为各项工作相对流程化。入职之后会有师傅教你认识所有的物品、物料,咖啡机基本是全自动的,加多少量的咖啡,多少量牛奶,多少量糖浆等,都有标准的配方卡,任何人做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咖啡都在设定好的轨道上。私营的咖啡门店手冲咖啡会有些口感上的区别。”王瑾说。
最近的两起“咖啡师与顾客发生争执”的事件在咖啡师圈子内引发不少讨论。据王瑾介绍,在她工作这一年多中没有碰到过客人催单的情况,极偶尔情况下,会有客人问一下还有多久,咖啡师忙碌程度跟店面位置也有关系。正常来说,一杯咖啡标准出餐时间是8分钟,外卖争取半小时内到达顾客手中。
在很多咖啡店的招牌信息中,《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抗压能力强,能够接受高强度工作”是任职要求之一。王瑾认为,咖啡师是多任务工作,因此首先需要情绪稳定;其次,这一行业需要一定的服务意识,但并不代表性格内向就不能做咖啡师,只要按顾客要求做好产品就可以,这更要求细心。
同样是在北京一家连锁咖啡店做咖啡师兼职的佟思涵曾在英国留学,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内连锁店对咖啡师的着装、妆容等方面要求很严格,之前在英国看到很多咖啡师着装都比较随意。尽管英国咖啡师需求量也很高,但一些在咖啡厅工作过的当地人认为,连锁咖啡厅的员工流动率通常很高,多数都是来打零工的,这导致几乎没有人成为专业的咖啡师。
佟思涵介绍说,像她做兼职,一天需要站6个小时左右,忙的时候一天能够做700多杯咖啡,而一些全职咖啡师,他们可能需要一周上班5天,每天都是8个小时,即便是这样的工作强度,每月到手工资也只有4000元上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咖啡师并不是一个具有稳定性的工作,社会地位也不高。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李学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总体来说,咖啡师的职业准入门槛对学历要求并不高,更强调职业素养,全球都是如此。
“但咖啡师这一职业近些年在国内出现一些变化,过去咖啡师更多只是技能人才,接受过培训或取得相应证书就能上岗,而如今越来越多受过较高学历教育、掌握专业咖啡知识的人加入这一行业。”李学俊说。
李学俊还提到,随着中国大众对咖啡的接受度上升,相关产业的专业性和成熟度提高,咖啡师、咖啡品鉴师、咖啡经营管理者会受到更多人认可,相关待遇也会进一步得到保障。特别是,如果咖啡师的手艺出众,会赢得许多消费者的“追捧”和尊重。因此,李学俊建议,“国内的咖啡企业可以给咖啡师提供更多培训以及专业晋升渠道,像厨师一样评‘星级’”。与此同时,咖啡师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王瑾向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对咖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她也想继续在这个行业里深耕,咖啡“拉花”是她目前正在提升的一项技能,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她还会继续学习一些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晋升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