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什么是浪漫主义?
创始人
2024-05-27 02:06:51
0

许多启蒙哲学家,如莱布尼茨和沃尔夫,都认为审美经验具有潜在的思想性。 他们认为,感觉与思维的唯一区别在于思维是独特的,而感觉是混乱的。

为了使事物与众不同,我们需要通过抽象和定义的过程来区分其所有部分。理性地对待审美体验的任务就是把混乱的感觉,理清其各个部分,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思想或一系列思想。

感官可以有自己的完美标准。 这个标准应该强调感觉所具有的个性和独特性。完美的标准应该是感知细节的丰富和生动。

但这意味着感知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模糊不清或混淆不清的。在经验的连续性中,所有知觉都与许多其他元素融合在一起。

哲学家约翰-杜威在其著作《作为经验的艺术》中继承了这种观点。

有别于平庸的诗歌,有别于科学的审美艺术,有别于陈述的表达方式,所做的事情不同于导致一种体验。它构成了一种体验。

一个旅行者沿着路牌上的说明或方向前进,就会发现自己来到了所指向的城市。这样,他就可以在自己的经验中获得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某些意义。

我们可能会拥有这样的意义,即城市已经向他表达了自身的意义,就像廷恩修道院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并通过他的诗向华兹华斯表达了自身的意义一样。

事实上,这座城市可能正试图通过一场庆典来表达自己,庆典上的盛况和所有其他资源都会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和精神。

那么,如果游客本身具有能够让他参与其中的经验,就会有一个表达对象,它不同于地名词典中的陈述,无论它们多么全面和正确,就像华兹华斯的诗不同于古董商对廷恩修道院的描述一样。

诗歌或绘画不是在正确的描述性陈述的层面上,而是在经验本身的层面上运作的。诗歌和散文,照片和绘画,通过不同的媒介达到不同的目的。

散文是在命题中阐述的。诗歌的逻辑是超命题的,即使它使用的是语法上的命题。后者有意图,而艺术是意图的直接实现。

审美体验不是对命题进行分析和验证。 它不是一个被测量、概念化和符号化的量的问题。相反,它是一个体验丰富品质和关系的问题。 它是沉浸在经验的交易中,感受导致圆满的联系。

如果是这样,那么教育者就可以求助于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抽象、间接描述的局限性。

罗杰-斯克鲁顿在《美学理解》一书中指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知识。 科技知识是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知识。 而审美理解则是关于 "什么 "的知识,即关于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应该有什么感受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道该做什么 "是一个正确判断的问题;但它也涉及正确的感受。有德行的人 "知道该感受什么",自发地感受情况所要求的,正确的情感、对正确的对象、在正确的场合、以正确的程度。

道德教育正是以这种知识为目标。一个奇怪的事实是,我们使用 "知道什么 "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指行为,也包括情感,这可以部分证实亚里士多德关于情感在美德中的地位的观点。

世界上有很多人 "不知所感",无论是对个人处境的反应,还是对周围的事件或非事件的反应。 要想了解什么是'无知的感觉',你只需观察一下色情制品以及电影屏幕上不加批判地展示暴力和破坏所造成的习惯。

在许多书中,我们读到某些人物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让我们觉得太固执、太残忍、太懦弱等等。但我们也会觉得有些事情不对劲。

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明白,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不应该那样做。 我们会意识到,我们应该感受到的和我们应该做的是截然不同的。

许多作品都提供了这种审美理解,不应忽视它是一种强大的学习方法。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让他笔下的苏格拉底论证说,要想让孩子们在公正的状态下成为公正的灵魂,就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体验。

在反思能力被激活之前,这种倾向必须到位。弗里德里希-席勒在《论人的审美教育》中指出,只有美才能赋予人真正的社会性,才能使人参与到普遍的团结之中。

所有其他形式的交流都会分裂社会,因为它们要么只涉及个人的感性,要么只涉及社会成员个人的技巧,只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起来,因为它涉及社会成员的共同点。

想象力教育的目的,是让个人对和谐和节奏有具体的感性认识,这种和谐和节奏是所有生命体和植物的构成,也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形式基础,其目的是让儿童在其生活和活动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有机的优雅和美。

通过这种教育,我们向儿童灌输 "关系的本能",这种本能甚至在理性出现之前就能使儿童分辨美与丑、善与恶、正确的行为模式与错误的行为模式、高尚的人与卑鄙的人。

当我们从某种抽象和哲学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社会时,它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其规律而和谐的运动产生了无数令人愉悦的效果。

就像在人类艺术创造的任何其他美丽而高贵的机器中一样,凡是能使其运动更加顺畅和轻松的东西,都会从这种效果中获得美感。

相反,凡是能阻碍其运动的东西,都会因此而令人不快,美德就像社会车轮的精细抛光剂一样,必然令人愉悦;而恶习就像使其相互碰撞和摩擦的卑劣锈迹一样,必然令人不快。

我们是否有可能培养自己和他人对社会、心理、智力和环境和谐的审美意识。我们能否学会不仅从理智上承认生活中不和谐的一面,而且将其视为 "必然令人不快",就像我们的汽车发出刺耳的声音,我们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

也许有了这样一种终生培养的感觉,我们就会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感觉,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世界中有些东西是不对的。

也许,"关系本能 "确实是我们在道德和行动中进行反思的真正基础。但它能发展起来吗?

是的。这种审美意识也必须与批判理性相结合。人们似乎可以对具有不道德内容的美产生审美体验(纳粹宣传片《意志的胜利》在视觉上是美丽的,但在形态上却是丑陋的)。

但是,这种对关系、和谐等的本能并不一定局限于感官上的美,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安排和道德品格上。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认真思考在年轻人身上培养什么样的审美体验,以及我们允许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审美体验。

我们还需要某些政治承诺,为这些体验及其后续发展营造制度环境。当然,沿着这些方向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必然是复杂的,也必然会出现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如对真善美的不同看法、对艺术的多重解释等)。

但我认为,这种 "关系的本能 "值得我们以任何方式去追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