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能写出什么新意?
创始人
2024-05-24 01:26:58
0

三卷本《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洋洋洒洒1600多页,23位作者联手创作,历时三年从播客节目修订、转化为实体书,这样宏大的历史写作,会好看吗?

上周末,本书主编、历史学家葛兆光与策划者、媒体人梁文道携作者群在上海与读者见面。在一种踌躇满志的氛围中,学者们畅谈了历史书写视野中的中国与世界。

“声音转文字”的大热节目

同名播客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在“看理想”开播至今,已经整整5年。梁文道谈道,2017~2018年,正好是国内流行谈“知识付费”的年代。以“得到”为代表,很多音频平台出现,很多人都来做历史类的音频节目。中国史类的节目是这个市场上当时销量最好的。“看理想”希望换一个出发点,做一个不一样的节目。“按照王朝更替的顺序,从古至今把中国历史讲一遍,有时会是演义式的讲法,大众喜闻乐见。有没有可能,重新定一种讲法,提出一个核心问题?”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自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什么是中国”等问题,出版了《中国思想史》《宅兹中国》《想象异域》《历史中国的内与外》等多部力作。梁文道与葛兆光认识已久,2018年,葛兆光提议可以做一档全球史的播客,并在一周内写了一份6000字的大纲,提出了主要内容和章节的设想。

播客节目与后来成书的总体结构类似。最前面讲人类起源和全球联系的开始,并选择青铜冶炼与铸造、农业与各种食物的起源和传播、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三个重点话题。最末讲大航海时代之后全球逐渐连成一体的过程,经典历史事件如西亚与中国的物质交流、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等。中间陆续进行“横向展开”,分别谈帝国、战争和移民,物质交流和商品贸易,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播,气候、环境、地理变迁等。

梁文道组建了编辑团队,按计划邀请中青年优秀历史学者,陆续请到20多位,分工撰写关于全球史的各部分内容。一些学者还写了“番外”,也就是每一季内容结束前的小专题,比如青铜器为什么会衰落、如何认识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等。

作为播客文稿,葛兆光为最初的版本定下三条要求:一是要讲故事,不要讲大道理;二是不要写长句子,以免影响聆听体验;三是不要有太多个人新见,内容不能太偏,要面向大众。

这些准备工作奠定了《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这本书的底色。虽然是一套厚书,但文字的可读性很强,读起来毫无难度。从任何一个章节读起,仅阅读一个或几个小尺度的问题,也能有相当的信息量,使读者有所收获。

2019年6月,播客正式上线,到2021年12月,播了两年半。恰逢疫情时期,网友们不时足不出户,对音频内容的传播来说,客观上起到了助推作用。身在屋中,心系四海,大学生、白领、不同领域的学者成为这档节目的主力听众。自2018年以来,葛兆光花了近半的工作时间,写节目的各季导言和结论,修改了三遍文稿,最终呈现为实体书。

葛兆光坦言:“每一个历史学者在宏大而广阔的全球史领域,都要谦卑地面对,要明白自己的知识太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关于全球联系的新发现面前,也要懂得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不要把我们的想象力抹杀掉。要小心地淡化自己‘族群’或‘国家’的傲慢,不要把自己当作‘天朝’‘上国’或‘中心’。风水轮流转,要从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历史,不要仅仅从我们这个立场、价值来看全球史,那就会变成一个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全球史,那就不对了。”

成为世界公民,是葛兆光希望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树立的志向。而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他为中国全球史研究和撰写的进展缓慢与基础薄弱感到焦虑。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本新书的出版,是一次初步的尝试,喊出了中国历史学者们自己的声音。

为世界史提供中国的视角

什么是“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近年世界史书籍在出版市场上很受读者宠爱,从中国出发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葛兆光谈道,从欧美兴起的全球史,本身是欧美学者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一种努力。近年在与一些国际知名学者交流时了解到,他们都在反思自我中心主义。“因此,所谓全球史本身,首先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行动。我也跟他们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写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不是从中国的立场和价值出发,而是从我们这个视角去看过去。”

他还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大家也都越来越注意到,要更好地理解中国,还是要在更大的背景上进行思考,这可能是世界史书籍和节目比较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做全球史,无论如何对现实都是有用的,至少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就像梁启超讲的,他从‘中国之中国到了亚洲之中国’,然后又变成‘世界之中国’。”

葛兆光还提到,在学术交流中,一些西方学者反复问:秦汉以后的帝国与罗马帝国有哪些不同?秦汉帝国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在文化、习俗、文字、制度等方面统一化,而罗马帝国在三世纪以前没有要求各地统一化?“当我提到秦汉帝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去地方军事化,他们就问为什么要这样,罗马帝国也没有去地方军事化。当他们听到四世纪蛮族入侵导致帝国分崩离析,或者中华帝国又重新统一等问题,就会觉得中国的经验和案例可能对西方是有用的。所以他们其实并不是不重视,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让他们重视的那些历史资源。我们不太善于用他们能理解的概念、语言和书写方式,给他们传达中国历史的一些内容。”

梁文道也谈道,世界各国都会有一些表述,说到某种东西是我们国家首创的,是起源于我国的。土耳其人会讲起一些源自土耳其的伟大成就,中国人会常谈起一些在中国起源的伟大成就。《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一个特点,不是去挑战这种自豪感,而是让我们对什么叫作起源,有一个更复杂的想法。“仔细看的话,讲源头相当复杂。比如黄河的源头在哪?到青海的星宿海去看看,你会发现是星星点点的无数小水流构成了黄河源头。所谓的源头来自于单一泉源的概念,有准确的时空坐落点,这样推演出来的历史故事,是大众主流的一种对历史的想象。我们做这套书和节目,想带来的效果可能就是,让读者发现事情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梁文道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