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为千古明君,是否有干扰史官写史,篡改历史的行为?
创始人
2024-05-10 12:47:47
0

原标题:李世民作为千古明君,是否有干扰史官写史,篡改历史的行为?

提起中国历史,不得不说汉唐威武;提起历朝历代的明君,总落不下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千古明君不假,但其一生也有“污点”,其篡改史书的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已经被史书所记载,不容否认,近代思想家章太炎甚至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写道:“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纵观隋唐,在李世民影响下修撰的史书,绝大多数是符合历史实情的,这可以从其它史书加以佐证,但有两人的情况被按照李世民的意愿“修正”的有些过大。

1、唐高祖李渊2、隐太子李建成篡改史书的证据

李世民称帝后,曾多次要求观看记录皇帝言行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但遭到了史官褚遂良的拒绝。

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

因此事,谏议大夫朱子奢上书劝言李世民不要做这种“恶”事,以免以后的继任者效仿,但李世民根本不听。

李世民对大臣向来宽厚,也以明君标准要求自己,不愿做出逼迫史官的事情,只能去找“能听话的老好人”宰相房玄龄,房最终同意与许敬宗一起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

在这期间,李世民下旨将史馆移入禁中,由宰相房玄龄监修,便于史官按皇帝的意愿撰写。史书上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是明确的:李世民在看到有关玄武门之变的情节时,发现写得很隐晦,于是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俗话说得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果李世民不想篡改史书,何必去做一些容易引起嫌疑的事情?

篡改的内容

根据史书间的比较,修正的内容主要是两点:

1、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2、太子李建成的品性和功绩。修改后的史书,把起兵谋划的功劳归在李世民身上,对李渊的能力和功绩做了调低。总之,大唐能够一统中原最大的功劳是李世民的,他继承这个皇位当皇帝是理所应当的。

从《大唐创业起居注》来看,从太原起兵到进入长安建唐,建成的功业并不亚于李世民,简单汇总了一下:

1、公元617年,参与平定西河、霍邑、长安。

2、公元618年,征讨洛阳。

3、公元619年,讨伐关中盗贼。

4、公元621年,讨伐稽胡。

5、公元622年,平定二次起兵的刘黑闼。

6、多次备御突厥侵犯。

7、协助李渊处理政务,能力获得文臣集团的肯定。

李建成的形象从“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

不得不说,李建成的形象前后反差太大,要说没有李世民的首肯或者说史官为了谄媚李世民刻意的丑化是不可能的。

时至今日,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贞观史臣因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不光彩行为,确实对李世民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与此同时,失败者李建成和李元吉则遭到了不遗余力的口诛笔伐,被丑化成了昏庸卑劣之人。

玄武门之变也成了李世民迫不得已的自保行为。虽然李世民对待兄弟子侄毫无亲情,大肆杀戮,但对百姓、对国家功不可没,被认为是“千古明君”也是名副其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