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事件即将迎来结局时,荷兰大臣却依然不改强硬态度,公开声称即使再来一次,他也会做出相同决定,现在对此并不后悔。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当地时间11月13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接受了英国《卫报》的采访,谈及安世半导体事件及荷兰行为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在采访中,卡雷曼斯继续展现出强硬的立场,表示他不后悔荷兰的行动,还将因此引发的供应链混乱形容为“对欧洲和西方的警钟”,认为这将警示他们,不应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提供关键技术和原材料。

卡雷曼斯进一步表示,现在已经有了短期内的解决方案,并且对中方愿意采取措施表示感谢。然而,他也强调,如果再来一次,他依旧会作出同样的决定。
尽管荷兰此前表示,当前掌控的安世半导体无法向原有客户提供半导体芯片,依然需要依赖安世中国来完成订单,荷兰方面也希望与中国方面进行沟通解决问题。但这种态度的软化,更多是由于形势的压力。
关注安世半导体事件的朋友应该知道,荷兰在强行接管安世之后,直接影响了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安世原本为欧美和日本的车企提供半导体芯片。在荷兰接管后,荷兰控制下的安世半导体失去了生产能力,只有安世中国具备生产能力,但荷兰仍试图通过控制晶圆出口来对中国进行施压。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全球汽车制造商深感焦虑。欧美车企的生产若被迫停滞,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荷兰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欧盟及其他欧洲国家都感到相当紧张。欧盟甚至直接联系了中国,希望能够进行谈判。毕竟,这一事件使得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欧洲也希望能尽快与中国达成稀土资源的合作,并像美国一样建立稳定的稀土供应渠道。德国尤其关注,因为它不仅是汽车工业大国,还有安世半导体在其国内设立工厂。如果安世半导体出问题,德国的经济和就业将面临巨大影响。
然而,荷兰并未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德国和欧盟的态度也类似。中国方面的要求非常明确:荷兰必须撤回不合理的接管,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展开谈判。
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当前半导体供应链的混乱,荷兰应当为此负责。荷兰不应试图推卸责任,因为如果不是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后续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安世中国刚恢复产品供应后,荷兰却再次挑起事端,看来欧盟和德国希望得到的解决方案,恐怕短期内难以达成。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是,欧盟最近被曝出计划提前两年实施对华制裁,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而这类小额包裹大多来自中国,这显然是针对中国的举措。
在台海问题上,欧盟近期竟然允许“台独”代表在欧盟议会发表演讲,这无疑是进一步加剧了中欧之间的矛盾。

从这些迹象来看,欧洲似乎从未打算表现出诚意。也许他们一开始就有意与中国逐渐脱钩,不论这是出于跟随美国政策的考虑,还是欧盟自身做出的战略选择。
面对欧洲这些企图,中国必须制定更加有力的反制措施,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自主供应链和市场,以免受到外部压力和威胁。此外,从当前国际大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走向更为封闭的局面,中国应为这种右翼保守倾向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