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本是满载收获与希望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19岁少年刘小刚(化名)的人生险些停摆。刚刚结束高考的他,为替家庭分担压力,选择在工厂勤工俭学,不曾想施工时磨砂轮突然崩裂,锋利的碎片瞬间击穿头皮,狠狠扎入颅内!危急时刻,工友们第一时间将他送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
急诊绿色通道速响应为生命抢出“黄金时间”
“患者到院时,右眼眶周围肿得厉害,鲜血止不住地流,好在意识还清醒,只是一直喊疼。”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急诊科医生仍心有余悸。当时,小刘正面临三重致命威胁,砂轮碎片已侵入无菌颅腔,颅内感染风险随时飙升。额头创口持续失血,稍有延误便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颅内血肿不断压迫脑组织,意识障碍、生命危险近在咫尺!
情况紧急,医院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团队迅速为小刘包扎止血,精准监测并稳定他的生命体征,同时第一时间联系神经外科主任魏明豪团队,将救治的“接力棒”稳稳传递。
神经外科精细手术拆除颅内“致命炸弹”
头部CT检查结果传来,伤情比预想中更为严峻,砂轮碎片面积不小,不仅穿透额骨,还深深嵌入脑内。颅内堆积的大量血肿已导致脑组织受压,中线明显偏移。额窦与鼻骨也出现粉碎性骨折。
“必须马上手术,一刻也不能等!”魏明豪一边耐心安抚焦急万分的家长,详细沟通手术方案,一边迅速组织团队准备手术。手术麻醉科为手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术中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术后疤痕,不影响少年未来的生活,神经外科团队特意选择眉内切口,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清除颅内血肿,轻柔取出带有污染物的砂轮碎片,同时细致清理碎裂的骨块。手术顺利完成后,小刘被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密切监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一步步脱离了生命危险。
耳鼻喉科二次修复兼顾功能与颜值
首轮救治告捷,但小刘的康复之路仍未结束。何时开展二期鼻骨修复手术?如何在恢复面部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还原外形?这些难题交到了耳鼻喉科主任曹永华与王剑博士手中。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反复讨论、精准评估,团队最终确定在全麻下为小刘实施多部位联合整复手术。手术中,充分利用原有创口,仅沿眉弓做了隐蔽的延长切口,最大程度降低疤痕对外观的影响。
耳鼻喉科团队将粉碎的骨折片逐一精准拼合,实现解剖对位后,用钛板钛钉牢牢固定。针对额骨缺损区域,又采用适形钛网进行修补,成功恢复了额眶与眉弓的正常外形。
术后,鼻腔仅做了有限填塞,鼻背则采用外固定保护,既稳固了鼻形,又保障了正常的通气功能,实现了功能修复与外观改善的双重目标。
多学科协作显威力少年重获新生待出院
如今,小刘已顺利度过康复关键期,出院回归正常生活。从急诊科的紧急处置,到神经外科与麻醉科的生死营救,再到重症监护室的细致照护,最后到耳鼻喉科的功能与外观修复,我院的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完成了一场高效且温暖的生命接力。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更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无论在何种工作场景,都务必将安全放在首位,时刻做好防护,才能避免意外悲剧的发生。
愿小刘早日彻底康复,也愿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都能平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