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军火巨头和五角大楼官员们现在可能正感到头疼,因为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采取了强硬措施,这对F-35战机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外媒如《卫报》和CNN都表示,这次危机甚至比芯片危机还要棘手,因为虽然芯片的供应还有韩国等国支撑,但稀土几乎完全由中国掌控。F-35战机是美国空军的核心装备,每架飞机需要超过900磅的稀土元素,这些稀土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磁体和涂层,确保战机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正常运作。如果没有这些稀土,战机将无法稳定运行。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七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及磁体实行出口许可制度,这一举措是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制,直接敲打美国国防供应链。中国的这一举动不仅仅是小范围的经济对抗,而是实实在在的反击,暴露了美国在这些关键材料上的脆弱性。
稀土元素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尽管它们听起来并不稀奇,但却在许多高科技产品中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像钐、铽、镝等重稀土,用来制造高温磁体,这些磁体是F-35发动机和雷达系统能够在极端条件下正常工作的关键。据数据显示,美国每年采购的稀土材料中,90%以上依赖中国加工。尽管美国本土有稀土矿床,但开采和提炼技术相对落后,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和90%的精炼,这使得中国在这场材料战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F-35的生产,他们原本计划在2025年对F-35进行Block 4升级,但由于磁体短缺,升级计划遭遇延迟,成本急剧上升。外媒《国防一号》报道称,一旦禁令生效,含镓零件的采购价格就上涨了6%,锑零件价格涨了4.5%,而其他国防零件价格上涨幅度则较小,仅为1.4%。这种价格波动对军费预算造成了很大压力。
那么中国为何要采取这种措施呢?实际上,这是对美国加征关税的一种报复。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大量关税,而中国则通过限制稀土出口对美国进行反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美国在国防技术上完全依赖中国供应这些材料,如果这些供应中断,F-35、弗吉尼亚级潜艇和战斧导弹等关键武器的生产线将无法继续运行。每艘弗吉尼亚级潜艇需要9200磅的稀土,阿拉巴克级驱逐舰则需要5200磅稀土。如果美国的海军航母编队失去这些部件,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中国的这一策略相当巧妙,表面上宣称是为了国家安全,实际上却是在告诉美国:你搞我芯片,我就卡你稀土,你也别想好过。
外媒对此的反应很有意思。《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都使用了“战略漏洞”这个词,强调美国军工供应链的脆弱性。而CNN则指出,尽管中美之间有90天的贸易休战协议,但中国没有放松稀土出口管制,这让美国企业更加焦虑。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巨头曾希望从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获得补充,但他们发现,中国早在2022年就控股了莱纳斯19.8%的股份,订单优先供应给中国企业。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也指出,要想从头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这其中包括勘探、设备更新和冶炼厂建设,资金和时间的积累将是巨大的挑战。自2020年起,美国国防部就投入了4.39亿美元来建设国内的稀土供应链,但进展非常缓慢,预计到2025年中期都难见成效。
而在中国,稀土产业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升级。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区,得益于先进的梯度萃取技术和实时监测设备,稀土的回收率已经从过去的35%提升到了92%。江西赣州的创新中心研发出了镧铈合金,这种合金能够在800度的高温下保持磁性能,从而彻底摆脱对镝的依赖。这项技术已在歼-20战机的WS-15发动机中得到应用。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期刊的研究,中国的稀土专利总数已超过4万件,而美国仅为1.25万件,差距相当明显。此外,中国还在上海建立了稀土期货交易所,并在2023年上线,2024年交易量占全球市场的60%。全球稀土的定价权逐渐从伦敦转移到东方。
美国目前不得不从退役的F-22战机上拆除磁体应急应对,但测试显示,这样的替代方案会导致磁通量衰减12%,推力降低,效果远不如标准的磁体。五角大楼的《关键材料战略》报告明确表示,美国的稀土库存只能支持F-35的生产6个月。美国国会在2023年通过了几项关键矿产安全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面临的立法压力巨大,航空供应链仍然处于瓶颈之中。
这场稀土争夺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美国多年来的制造外包策略现在开始遭遇反噬。中国从原料供应国逐渐转变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的“双轮驱动”战略使其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实现了强劲的推进,打破了国际力量的平衡。到2025年4月,中国对稀土实施的出口限制将使美国不得不囤积稀土材料,但随之而来的价格飙升和F-35升级计划的推迟,已让美国的军费预算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场资源博弈,远远超过了贸易战的范畴,中国主动出击,让美国的战机飞不稳,战斗力遭遇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