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好好的孩子因为玩耍了一会,就不幸离世了,9月29日,一名5岁的男童在小区的景观池那边玩耍,最后触电身亡。
这对于一个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随着事情的深入调查,孩子父亲发现景观池的供电电压竟然高达380伏,超过了正常景观池的30倍,儿子的遗体目前还在殡仪馆停放,还没有火化,家属的态度也很坚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电压超标30倍!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对于一个刚刚交付的新小区而言,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因为是学区房,小区里很快就住满了许多家庭,他们一放学一放假就会到楼下成群结队的玩耍,小区中央的景观水池也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这个水池不深,大概只有38厘米,水里还养着几尾色彩斑斓的锦鲤,可以想象得到,天气好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孩子围在这里,用小手捞水,或者兴致勃勃地抓鱼,家长们也乐得在一旁看着。
但是在今年的8月9日下午却发生了一场悲剧,5岁的小男孩永远的离开了他的家人,在悲剧发生后,人们才惊恐地发现,小区里的景观水池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任何防护的带电“陷阱”。
驱动水池循环系统的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安全电压,而是高达380伏的工业三相电,这个数值是国家规定水景设备安全特低电压的30多倍。
理论上这样的高压电进入公共水域,必须有一整套严密的安全措施层层把关,但在这个新建成的小区里却还在出现这样的错误,电流之所以能毫无阻碍地流入池水,是因为最基本的安全措施都没有实施,地线没有连接,缺少最关键的漏电保护器,也没按规范进行等电位连接。
有经验的电工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可能是物业为了压缩成本,所以没有安装那些看不见、但却能救命的安全配置,住宅小区的景观水泵,电压普遍在220伏到380伏之间,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等于在社区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更具迷惑性的是池子里的锦鲤却安然无恙,这让许多家长,包括小男孩的母亲都放松了警惕,事后查明是因为漏电的裸露电线恰好与鱼群日常活动的区域保持了一段距离,所以鱼群才没有事情。
小男孩出事那天的起因简单得让人心碎,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用石子打水花,也想自己下水池去捡一块,母亲就在不远处看着,她觉得水那么浅,又有鱼在游,不会有任何危险,可就在他脚刚刚接触到水面的那一刻,他突然身子一僵,直挺挺地面朝下倒了下去。
母亲见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上前想把孩子捞起来,当她的腿接触到池水时,也有酥麻感,她强忍着不适将孩子抱出水面,小男孩最后喊了句妈妈就再也没有睁开眼过,随后他便失去了呼吸。
责任归属在谁?
尽管父亲王先生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但孩子在送往医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这样的事情发生,母亲也陷入了目睹儿子离世的巨大创伤和无尽的自责之中,而父亲王先生则强行压抑住内心的崩溃,立刻开始着手调查。
他主动了解小区的电路情况,查阅国家关于景观水池的电压标准,努力为儿子寻找一个公道,当物业方面提出希望通过民事程序解决,并表示愿意提供“额外”赔偿的时候,王先生一家断然拒绝。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坚持不接受任何民事赔偿,并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到现在小男孩的遗体还在殡仪馆中。
这起悲剧被报道后,责任的归属问题也推向了风口浪尖,一部分人将矛头指向了家长,认为景观池本来就不是给孩子玩水的地方,家长没有尽到监管责任,是悲剧的主要原因,更有甚者还揣测家属拒绝赔偿的行为背后,有“讹钱”的嫌疑。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表达了对家属的同情与理解,他们认为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普通人根本无法防范,一个新建的高档小区,谁能想到一个水池会通着380伏的高压电?将责任完全推给家长显然是不对的,根源问题还是在于开发商和物业在设计施工时的严重违规。
更有网友觉得王先生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小区没有做好安全措施,所以控告物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行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没有安全围栏的景观水池就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谁来为看不见的危险买单
有专业的律师也认为,如果开发商不能拿出证据证明他们本身没有任何过错,那么他们应该承担主要侵权责任,而且这个事故完全是建筑疏忽和安全设施缺失所导致的,今天受害的5岁的小男孩,明天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到伤害。
王先生也将自己家庭的悲剧提升到了一个关乎所有小区住户安全的公共议题,他要的不仅是自己儿子的公道,更是为了防止下一个悲剧的发生,目前警方已经正式介入,最终的责任划分将由法律给出裁决。
但是这起事件留给社会的警示还没有结束,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任何看似无害的日常环境,都可能因为责任的缺位和成本的算计,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起悲剧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家庭的同情,或是对网络言论的辩驳上。
它应该成为一个契机,推动我们对所有社区的公共设施安全标准,进行一次彻底的审视与排查!也希望在这个事情之后,全国的小区们可以引以为戒,不要再让这种事情发生,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