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 科陆电子交出了可以用“优异”二字形容的成绩单。 2025年半年报显示,这家连续亏损四年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34.66%。更令人惊喜的是,公司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9.14%,成功扭亏为盈。
据储能网统计,50家储能上市公司中,68.6%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行业呈现复苏态势。但像科陆电子打了这么漂亮的翻身仗,除了共性,还有个性。
以储能之矛,攻消纳之盾
科陆电子半年报中,解释了盈利的四点原因:行业发展推动、客户需求推动、公司内部管理的精细化运作、核心竞争力或服务能力提升带来的商业机会等。
四点原因中,共性是行业发展推动和客户需求推动。个性则是公司内部管理的精细化运作,以及核心竞争力或服务能力提升带来的商业机会。
其中,储能业务的暴增成为一大核心推动力。深耕多年的大储业务重回正轨,成为了公司可靠的业绩成长支柱。此前,大储业务曾有过起伏,科陆电子凭借其在电力行业近三十年的深厚积淀和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刻理解,早在2009年便布局储能领域。过往数据显示,2019年时,储能业务还仅占总营收的2.73%,而2022年便攀升至19.61%,实现了14.05%的毛利率。
品牌认知的优势,叠加关税刺激、自主材料支撑的条件,使得科陆电子兑付能力一骑绝尘,营收数据首次超过传统的智能电网业务(12.54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2025年上半年,科陆电子储能板块实现收入12.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7.15%,占总营收比重达49.83%。储能业务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8.71%跃升至近五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一数据标志着公司战略重心的成功调整。
近年来,海外储能市场已经有多家巨头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企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InfoLink 数据,2025 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继续维持高增,全球出货量为167.1 GWh,同比增长85.7%。
在储能端市场潜力大幅凸显的形势下,科陆电子主动剥离非核心资产和亏损业务,例如转让南昌科陆股权,叫停珠三角生产基地项目,使得公司能够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于储能这一核心增长业务。
技术基本盘,产品突围战
科陆电子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2023年以来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10%,2024涨幅更是达到了42.46%之高。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87亿元,占总营收的7.26%,保持行业较高水平。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2350项,其中1579项已获授权,专利储备进一步夯实。
在智能电网领域,公司将其在数字孪生、智能传感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的研发成果,与传统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开发出新一代智能电表和AMI(先进计量架构)系统。这些产品不仅能实现电能的精准计量,更扮演着电网末端“感知器官”的角色,为电力系统的需求侧响应、负荷精准调控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电网侧创新技术的价值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正被无限放大。它有效帮助电网管理者平衡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从而间接促进了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可以说,科陆电子在电网侧的技术积累,与其储能业务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感知+调控+存储”的整体解决方案。
自2009年率先锚定储能赛道以来,科陆电子已逐步成长为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军者。通过推出Aqua-C系列液冷集装箱储能系统等创新产品,公司成功从单一设备供应商转型为“硬件+软件+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其2024年推出的Aqua-C2.5液冷系统更是将循环效率提升至91%,树立了行业技术新标杆。
研发投入的成效体现在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上。科陆电子全新一代的5MW升压变流一体机已在国内上市,并已取得美国及拉美、欧洲、东南亚多国的准入认证,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欧美到全球
科陆电子业绩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国外营收同比增长126.84%,国内外业务几乎平分秋色,国外营收占比达到49.78%。
公司在持续深耕美洲、欧洲市场的同时,成功开拓了希腊、捷克、波兰等新市场,产品覆盖电网侧储能及工商业储能。非洲市场上半年签署AMI项目订单超2亿元,智能电表产品成功入围南非国家电力公司短名单。
在国内市场端,公司先后中标中广核新能源2025 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中船风帆350MWh 框架采购、绵阳港青200MWh 储能系统采购等项目。其中一季度中标的中广核10.5GWh储能项目创下了年度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为应对全球市场需求增长,科陆电子正积极扩大产能布局。公司宜春储能基地目前年产能为10GWh,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而在国际化产能布局方面,公司正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储能生产基地,初期规划产能3GWh,后续将根据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产能规划,项目计划2026年正式投产。这一布局将帮助公司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影响,提升公司竞争力及整体抗风险能力。
逆袭的“作业本”
纵观2025年上半年业绩飘红的储能样本,能够窥见更多成功经验。
逆变器龙头企业锦浪科技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4亿元,同比增长13.09%;净利润6.02亿元,一改连续两年下滑的颓势,同比大幅增长70.96%。
锦浪科技的业绩增长同样主要来自于储能业务的爆发。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逆变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313.51%,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市场布局方面,锦浪科技海外地区营业收入达17.78亿元,同比增长25.26%,销售占比提升至46.86%,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同样表现亮眼的还有亿纬锂能,这家锂电龙头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82亿元,同比增长30.06%。虽然其净利润受股权激励费用及单项坏账计提影响有所波动,但若剔除这些因素,公司上半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达22.18亿元,同比增长3.78%,展现出稳健的经营能力。
亿纬锂能的业绩增长同样得益于储能业务的强劲表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47%,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8.71GWh,全球市占率升至第二,同比增长37.02%,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技术创新方面,亿纬锂能作为全球首家量产600Ah+大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企业,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公司推出的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 Big已于2024年12月实现量产,并获得多项国际认证。截至报告期末,其第30万颗储能专用大方形Mr.Big电池已下线,为其储能业务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发挥自身优势,持续研发投入,敏锐抓住新兴市场,在稳定基本盘的同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不仅可以实现扭亏为盈,更可能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科陆电子”们的逆袭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章。
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