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医用激光来说,激光二极管要求的性能参数很高,对于功率来说的话,要求的功率都会很小。很多人问激光二极管3R级和3B级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韩国QSI激光二极管有产品能满足吗?
一、3R 级 vs 3B 级是什么意思
这两级别其实是激光安全等级的,不是芯片内部的结构等级。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激光输出功率、波长、持续/脉冲等参数来评估对人体(尤其是眼睛)潜在危害的一个分类。
Class 3R对于可见光连续波,输出大约在 1 ~ 5 mW 左右(取决标准、波长)直接看光束可能有伤害(特别如果用仪器放大),但通常短时间、自然反应(眨眼、移开)可以避免严重伤害。反射(尤其漫反射)风险较低。
Class 3B对于连续波,在可见光或近红外范围内,功率可能在几 mW 到几百 mW 的区间内(视具体标准和波长)直接照射眼睛极易造成伤害;反射光(如果是镜面反射 / 强反射面)也可能有危险;漫反射通常风险小一些,但也不能全然忽略。
比较与影响3B 允许更大的输出功率,所以做仪器、模块时,用哪一级要符合安全规则、加防护、加锁、警示等 日常激光笔、大多数低功率检测模块可能在 3R;工业、科研、切割类就可能进入 3B 或更高类别
所以 “3R” 和 “3B” 不是芯片好坏的标签,而是 “这个激光在安全上属于哪一级别、风险有多大” 的标识。
二、QSI在这个等级里的能力
QSI 在红光、近红外激光二极管、光通信 / 传感器等方向有产品线。
在红光(如 635 nm 到 680 nm)区间,它们有输出功率在 5 mW、10 mW、甚至更高的一些型号。
在红外(IR,比如 780nm ~ 940nm)区间,也有功率从几 mW 到几十 / 几百 mW 的产品线。
我看到 QSI 的产品线中,有 “5 mW、10 mW” 这些类型,是比较典型处于 3R / 3B 交界区的功率。
有一家做激光测距 / 激光传感的小厂,他们原来用的是某国产低功率红光激光器,在产品里按 3R 级别来做安全防护(也就是说用户理论上看激光不会有较高风险)。
后来他们为了提升测距性能,把激光功率上调,让探测距离更远。这样一来,新的激光器输出功率就超过了原本 3R 的安全上线,进入了 3B 区间。
结果在一次内测中,有工程师误用放大镜或目视方式观测光斑,差点损伤视网膜。后来,厂家不得不增加更严格的安全防护:加遮光罩、加钥匙开关、在用户手册里明确警示、强制带防护镜。
那时候才意识到:“功率升级虽然提升性能,但安全等级也立刻跳一个层次,随之带来的设计 / 认证 /用户安全风险也上涨很多。”
所以在选 QSI 或其他厂家的二极管/模组时,不能只看功率、看成本,还要考虑 “到用户那儿这个激光的安全等级是什么,要满足什么法规 / 标准 / 认证 / 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