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四篇(精选)
【热门】《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晏子使楚》教案 篇1,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一、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组一个课外的词。
4、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5、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6、听写,检查过关(课后)。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注意词语:侮辱、枳、规矩、贼、撒谎
2.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意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写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主要内容。
2.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分别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可领读)3. 晏子又是怎样应对的?用波浪线画出他说的话 。 (可领读)
用概括性的语言给制表格,直观对比
4.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要结合课文内容说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
6.课文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奏,结构严谨。
课后反思 :
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
《晏子使楚》教案 篇2,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教学目标:
1、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审题训练明起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晏子使楚。(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
2、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3、请同学们边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幻灯投影练习题)
①、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
②、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
③、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
4、交流
①、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板书:想显显威风)。
②、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筒唤觯ㄊ窍粤顺??耐?纾???遥ㄎ耆枇似牍?#?br> ③、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训练理解句子含义知进过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板书:侮辱、挫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3、交流:(用幻灯出示三个重点句)
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在得钻狗洞。
②、放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③、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4、明确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理解这三句话中含着的意思,来读懂这篇课文。
理解句子含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知道理解句子含义先要从字面上想句子贩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5、下面我们先来理解第一名话的含义。
①、齐读句子
②、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板书:身材矮小)
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③、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⑴,看看你的.答案和老师板书的是否差不多。(板书:是个狗国)
④、晏子真了不起,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
有感情地练读晏子所说的话。
⑤、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师故意漏读“只好”二字)
⑥、讨论: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请在“只好吩咐”下这样小黑点,我们等会还要学习。
6、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⑴、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
①晏子为什么说这话?②楚王这么说是侮辱晏子什么?③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⑵、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要求学生谁想好了,就把含义写到黑板上。
⑶、评议:句子含义谁理解得好?请含义理解最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不中用
上等国——上等人
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
最不中用——最下等国
⑷、好,我们就选这位同学的意见,请最好的那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课后练习题二(2)。(生板书:不中用,是下等国)
⑸、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4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练读——评议)
⑹、分角色朗读。
⑺、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
7、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⑴、请同学们按上面的学习方法再理解晏子说的第三句话的含义。
⑵、含义想好了,请自由地到黑板上来写写。
⑶、评评谁的含义写得正确,(请写得正确的同学说理由)
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难,则辅助练习:
柑桔在淮南( ),在淮北( ),原因是( )。
齐国人在齐国( ),在楚国( ),原因是( )。
⑷、谁能上来正式板书句子含义?(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3)。
⑸、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师适时点评)
⑹、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什么是赔不是?(生在“只好赔不是”下加上小黑点)
(三)、结果练习晓结果。
1、从刚才我们加小黑点三处地方读懂了什么?楚王对晏子越来越尊重和佩服)
2、课文怎么写的?(板书:不敢不尊重)
3、是啊,楚王是完全被晏子征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智慧)
仅仅凭过人的智慧?(爱国心)
4、练习:
晏子以自己( )和( ),挫败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 ),而且( )。
5、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既锻炼了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也读懂了课文,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 篇3,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读懂《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
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的言行,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
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思路。
2、知道课文用了“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记叙了晏子和楚王的交锋。
二、学习三个小故事
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1、学习:进城门:
⑴ 学习第3段,知道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以及故事的结果。
⑵ 重点朗读晏子的话,读懂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晏子面对侮辱,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学习“见楚王”:
⑴ 学习第4段,知道楚王见到晏子是怎样侮辱他的。
⑵ 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抓住“严肃”和“笑了笑”从表情和语气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3、学习“赴酒宴”:
⑴ 学习第5段,知道楚王在酒宴上又是怎样侮辱晏子?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
⑵ 读懂晏子的话,再次体会晏子用智慧维护国家尊严。
三、总结
1、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2、从楚王态度转变感受晏子形象。
3、想象:
晏子圆满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使命,在晏子离开楚国前,楚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
4、总结,体会晏子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 篇4,828啦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1、读准字音:
淄、敝、枳、淮。
2、指导书写:
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3、理解词语:
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五、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
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⑴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_。
⑵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六、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
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⑴ 写动作的:_________
⑵ 写神态的:_________
⑶ 写外貌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