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绿肥红瘦隐含的意思)
创始人
2024-08-11 02:16:34
0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绿肥红瘦隐含的意思)

在笔者看来,我国的才女分为两类:一类叫“其他才女”,一类叫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年代,李清照是一个让很多男人不得不服气的女人。我们来看看这些男人里包括哪些人?

首先,她让丈夫服气。李清照曾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这可愁坏了赵大公子,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废寝忘食,一共写了50首词作,目的就是为了能超越妻子这一首而已。结果可想而知,李清照《醉花阴》的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而赵大公子这50首词硬是一首都没传下来。

其次,她让范仲淹的真爱粉服气。范文正公在古代是怎样一种存在?他是众多文人的集体偶像,谁敢说他一句不好立马会被围攻,这一点当年欧阳修应该是深有体会的。范仲淹写了首《御街行·秋日怀旧》,李清照仿了一首《一剪梅》,最后两句大家应该听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于这次仿写,范仲淹的真爱粉、明人大文人王世贞都不得不说“类易安而小逊之”,这是承认了就此词而言范仲淹是差了一点的。

很多人认为,李清照的牛气之处在于对意境的渲染,以及其经典的白描写法,至于字句上倒并不算讲究,毕竟她的文字多数过于直白。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以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如梦令》为例,我们来说一说李清照的炼字功底达到了什么程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作品,年龄大概是16岁前后。大意大家应该也是知道的,其实就是才女睡醒后,和卷帘丫头的两句对话,意思是很简单的。全词妙就妙在这“绿肥红瘦”一句。

说实话,这“绿肥红瘦”怎么看也让人觉得有点儿土气。红绿搭配不符合今人的审美,这一点咱们暂且不提,毕竟咱不能以今天的审美来看古代。只说这“肥瘦”2字,大家可曾见过有其他文人用这个字眼来形容花和叶?在古代文人眼中,花该是“千朵万朵压枝低”,该是”林花谢了春红”,这才是写花该有的意境,但李清照却用了一个“瘦”字来形容。在古代文人眼里,叶子应该是“庭树叶纷纷”、“萧萧落木不胜秋”,但李清照用的是一个“肥”字。

然而对于她这4个字,古代名家却一致好评。宋代陈郁表示:“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清代王士禛:人工天巧,可称绝唱。一个看起来这么俗的词句,为何古代名家却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其实这4个字看起来简单,读懂了才能明白李清照的牛。

其实这4个字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季节到了,这个时候的季节应该是绿叶茂盛,红花凋零的,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很多人却无法体现到第二层意思,叶子该是肥的,是因为“昨夜雨疏风骤”,就单片叶子来说,因为有雨水,它也应该更加茂盛肥厚;而落花之所以该是瘦的,也是因为这一场夜雨,让花儿凋谢。所以这肥瘦二字看似简单,其实是有两重意思的,它既写了一夜风雨,又写了季节的变化,由点及面,仅4个字就写尽了。惜春、伤春之情,都藏在了这4个字中,令人叹为观止。

不到20岁的李清照,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在当时确实是件不得了的事。据明代文人蒋一葵的《尧山堂外记》记载,这首词问世后“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这就是李清照的魅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