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译文(画蛇添足的故事和寓意)
创始人
2024-08-09 05:00:24
0

画蛇添足译文(画蛇添足的故事和寓意)

原文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⑤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⑥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⑦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⑧其酒。

注释祠者:主持祭祀的人。舍人:门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拿,举。:将要。:本来。:于是。:失去。译文

楚国有个主持祭祀的人,把一壶酒赏赐给自己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道:“几个人一起喝这壶酒不够分,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不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酒,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着蛇,说:“我能够给蛇画上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于是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能喝到酒。

文言知识

说“亡”:“亡”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逃跑,出走”。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怀其璧,从径道亡。”指“丢失,失去”。如上文中的“终亡其酒”。又如,“亡羊补牢”。指“死”。如《垂老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指“灭亡,消灭”。如《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指“外出不在”。如《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指“没有”,同“无”,读wú。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历史故事

“画蛇添足”曾经阻止了一场战争

“画蛇添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弄巧成拙。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陈轸之口,他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止息了一场战争。

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大将昭阳率领楚军攻打魏国,大败魏军于襄陵(今河南睢县),占领了魏国的八座城池。随后,昭阳又移师向东,准备攻打齐国。

齐王知道后派陈轸作为使者去见昭阳,希望劝说楚军退兵。

陈轸见到昭阳后,首先祝贺楚军取得大胜。

随后,陈轸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

昭阳说:“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珪。”

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

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

陈轸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但是楚王不可能设置两个令尹。”

随即,陈轸讲述了“画蛇添足”这个故事。

最后,陈轸说:“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凭这些,将军足以立身扬名了,但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

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万一失利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啊!”

听完后,昭阳认为陈轸的话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启发与借鉴

这位门客,本来酒已经到了嘴边,却自作聪明想要卖弄一下,结果弄巧成拙,不但没喝到酒反而被讥笑至今。

凡做事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尊重客观事实。越是临近成功,越要保持冷静,耍小聪明、炫耀自己,常常会得不偿失,把事情办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