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创始人
2024-08-06 17:16:37
0

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蒋士铨(1725-1784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蒋士铨的诗歌作品,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近读其散文《鸣机夜课图记》,甚为感动。文中家庭往事、慈母严教、至深怀念、无尽深情,真实道来,令读者动容,深得共鸣。

现节录之,时时捧读,温养人心。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 ”

“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四岁,蒋士铨母亲教其识字,每日十字,日积月累,其识字量惊人,为今后的读书奠定坚实的基础。六岁才拿笔写字,甚为科学。六岁之前,孩子的手骨发育不太健全,且毛笔粗细不均,这时若硬性让孩子执笔写字,有时会对孩子的拿笔姿势及书写习惯造成负面影响。就像现在,有的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过早写字,迎合家长的心理,窃以为不妥。由此来看,蒋士铨的母亲不仅知书达理,更懂得育儿之道。对今天的家庭幼儿教育颇有启迪。

“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育儿的艰辛,生活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未尝一毫懈怠。想想现在,难得对孩子的惩戒,难得陪同孩子的学习,难得对孩子刻苦学习的砥砺,虽然时代在进步,但苦学上进的精神永不过时,蒋母的责罚、激励、关怀、督促、情感让人感佩。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儿子读书慰藉病母,此情此景让人泪下。另外,九岁的孩子读《礼记》、《周易》、《毛诗》,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否有些启发?读就读经典,读书宜早不宜迟。本人对现在的名著缩减版、青少版,以及一些垃圾读物等甚为反感。

又复读蒋士铨诗:《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子深情,感人至深。其诗文明白如话,然而有了情感,真挚的情感在内,我们谁还会再去费神琢磨一字一词的得失呢?可见,传颂千古的文字,总是在岁月的变迁中,总能给人情感的慰藉,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文中图片均为个人拍摄的泰山有关景色,欢迎朋友们来泰游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