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孝敬老人的简短故事)
创始人
2024-07-28 08:46:09
0

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孝敬老人的简短故事)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齐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一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 (《论语 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 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 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 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 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 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 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 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 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都给 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 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 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 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 书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 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 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 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 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 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 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