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到清,每个朝代,都有一卷《清明上河图》?原因少有人知!
****************
作者:文史道
发表时间:18-11-1012:36优质原创作者谈及《清明上河图》,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前后经历10年才创作完成。完成后,得以呈献给皇上宋徽宗,恰巧宋徽宗是有名的文人皇上,赫赫有名的“瘦金体”就出自他手。
话说,宋徽宗看到此画后,非常酷爱,还用“瘦金体”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字,从此名声大噪,名动中国,被很多人膜拜和仿摩。因为画作名气太大,也开始了他的“流亡”命运。
画作最初收藏于北宋皇宫,后来被向太后的族人收藏,又经过多方辗转,最后流入南宋贾似道手中。后来,贾似道投靠元朝,《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宫廷收藏,然而奇葩百出,最后被一个修花池的工人,用赝品偷偷掉包偷出,落入民间。
明朝初年,画作流转较少,基本上就在几位高官之间流转,到了明朝晚年,被第一大奸臣严嵩收藏。后又进入皇宫,明朝末年又被太监冯保偷出,《清明上河图》真迹再度流落民间。逗比的是,这位太监还在画作上提了跋,堪称画作之“耻辱”!
到了清朝,画作在两位大臣签名确认之后,由嘉庆皇帝一直深藏在宫中,虽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二难,但均未受损。
直到1924年军阀混战,被溥仪和两幅仿作一起带至东北,最逗的是溥仪也不知何者为真品。1945年还被当时的东北博物馆当成赝品处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杨仁恺等人从库房的赝品堆里鉴定出真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据统计,现存的《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在所有的藏本中,只有明朝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最具代表性。很多藏本都是原本仿作,只有仇英版的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删节增添而完成了明代版本。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结构大体按张择端的景物布局,画作中房屋建筑更宏大、颜色搭配更鲜艳,画幅长度有增加,人物从原来的800多人增加到了2000余人。
与北宋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最大的区别是,张择端版描绘的是当时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而秋英版描绘的是当时苏州城的繁华盛况。画作中,男女老少、商人、农夫、艺人,人物动作、服饰都不雷同。仇英在临摹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增加了场景,同时也对细小的场景作变动,做出了特色。
从画中细节来看,“描金漆器”、“精裱诗画”、“染坊”等均为明代苏州特色,而“青楼”、“南货”、“女工铜针”等足可让人感受到明代苏州的风致。
清朝年间,《清明上河图》又出现了“清院本”,清院本是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协作画成,是参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创作而成。
清院本画作中,将人物增加到超过4,000人,尺寸更大幅扩大到长1152.8厘米及宽35.6厘米。(“宋本”画中约莫有800余人,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几乎是“宋本”的一倍多。“清院本”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真是一卷《清明上河图》,一部朝代繁盛史。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本传世。读者们,你们看后有什么感触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古文化新视野】。
****************
作者:历史大讲读
发表时间:01-1215:47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大讲读。对于《清明上河图》这一幅名画,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吧,这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一幅国画了。现如今这幅画的赝品都能卖不少钱,而真品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内用于展览,这幅画早就已经封存了起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拿出来观赏的。不过,你们知道吗?《清明上河图》这一幅画也经历了非常辛酸的历程:跨越了七个朝代,到至今却缺了一块。
《清明上河图》能保存至今,实在是一个奇迹!据调查,它前后跨越了七个朝代,有四次流落到了民间。这么久远的名画能保存至今,实属不容易啊,接下来小编就带你了解了解这一幅名画的历程。
首先就是这幅画的起源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由北宋的画家张择端所画,他是一位宫廷画师,在当时深得皇上的喜爱,在当时,这幅《清明上河图》也有了第一位收藏者,家是北宋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不过这个宋徽宗非常的”贪玩“,无心治国,只喜欢玩书画琴棋,最后导致北宋很快就灭亡了,于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幅画就被流落到金朝。
令人非常奇怪的是,这幅画博并没有流入到金朝宫廷,而是流落到了民间。小编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宫廷之人为了钱,转手卖给了民间的一些识货之人吧。
后来到了元朝,这幅画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皇室内院,不过也许元朝皇帝并不重视这些玩意儿,导致最后这幅画再次流落到了民间。
明朝的时候更加令人惊讶,这幅画浆染已经归为个人所有。后来,经历了种种奔波,这幅画又被当时宫廷的一位太监冯保弄到了手里,并在画的后面题跋,题跋中并没有提及是哪里来的,所以很可能是从别处”搞“过来的。随后,这幅画又流落到了民间。
清朝建立后,这幅画又被纳入宫廷;而清朝灭亡之后,到了民朝,这画随着溥仪皇帝在伪满洲待了一段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伪满洲灭亡,这幅画再次流落在了民间。
最后新中国成立之后,《清明上河图》被调入了北京博物馆,这幅画终于结束了它颠簸流离的生活,不过让人可惜的是,这时,这幅画已经缺了一块。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所有经历,虽然说有所残缺,但是能够保留至今,还是一件十分令人惊喜的事。你们对小编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和小编一起评论分享。
****************
作者:孤儿与人文
发表时间:18-03-2116:57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集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
作者:见微知史
发表时间:18-07-0321:45我国的十大名画在宋徽宗时期就有两幅,其中一幅就是人尽皆知的《清明上河图》。我们知道,宋徽宗是个不务正业的皇帝,他在位时成立了专门的宫廷书画院,画得好的人就能当官。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张择端完成这部杰作之后,把它进献给宋徽宗,宋徽宗非常喜爱这部作品,亲自用它的独创瘦金体书法题上“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双龙小印,不过不知被谁割掉了,导致现在我们看不到宋徽宗的提拔。
宋徽宗瘦金体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财物珍宝全部被掠夺。《清明上河图》不知去向。
直到六十年后,几个金人的题跋才让我们了解到了《清明上河图》的消息,也让我们知道了作者张择端的生平事迹。元朝建立后,此图被收入皇宫,后有被偷出皇宫。
而后,《清明上河图》辗转多位收藏家之手,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李东阳两次为此图写题跋,详细描述了此图的流传始末。
后此图落入权臣严嵩手中,严嵩倒台后,家产被查抄,清明上河图被收进皇宫。
其后,一个有文化的大太监冯保在皇宫里见到了这幅画并据为己有,并写题跋,并署上了司礼太监的官名。
历史证明了,只要是稀世珍宝总会归入宫中。到了清朝又因为抄家,《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宫中。
以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溥仪把很多文物偷运出宫,存在日本人扶植的伪满洲国皇宫。日本战败后,清明上河图流落民间,幸好被人发现存于东北博物馆,后转入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代名画,经历过数次战火,经历过数次朝代更替,能流传至今可以说非常不容易了。由于国画的保存对环境要求很高,往往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展出一次,要见一次名画的真容大家也只能等了。据说最近的一次是在2020年,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
****************
作者:凤凰卫视
发表时间:18-05-2817:37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当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这幅描绘东京汴梁的繁华画卷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想到,这幅被命名为《清明上河图》的作品,会历经岁月沧桑,最终入藏故宫博物院,而成就一段艺术传奇。今日之民众,将其视为国之瑰宝,每逢展出,往往奔走相告、老幼咸集,通宵排队,一睹而无憾。
然而,对于这样一份绢质脆弱的艺术珍品,如何阐释,如何传播,才能满足群众了解和体验的渴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出品人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 凤凰卫视刘长乐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理想国,这世上除了《清明上河图》,大概很难有另一张图画可以描绘得更好吧。
宋时的张择端万万没想到,他那时所创作的这幅展现汴京都市中人们日常生活情况的长卷能够被宋徽宗所赏识,并被御笔提上“清明上河图”五个字。他可能更没有想过这幅作品可以成就一段近千年的艺术传奇。
这幅24.8cm,横528cm,绢本淡设色手卷,被今日民众视为国宝,无数人为之追逐。
至今的900年里,画卷经历过战乱、大火、偷盗、掉包等重重劫难,四次出宫,五次入宫,围绕这幅画所发生的传奇故事,可谓是官方收藏和个人收藏的一场拉锯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清明上河图》被移交至故宫博物院,才算找到了安稳的归宿。
虽然受到历朝历代的追捧,但却因它的绢本质地,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脆弱。如今在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下,虽得以很好的保护,却难以与观众朝夕相见。几年一次的展出,众人蜂拥而至,“故宫跑”一词也是由此而来。
如何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国宝文物向我们出的课题。而今天,凤凰卫视给出答案。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历经时光打磨的国宝再次焕发光彩,吸引广大中国子民了解中华文化,凤凰卫视历时两年,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众多艺术形态融合;调动了在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厚积淀,聚集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及艺术家进行创制,将国宝文物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型艺术体验。
5月18日,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推出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开幕。它为文化的传播插上翅膀,翱翔于无限广阔的空间;也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让诗和远方携手,拓展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追求。
在专家预展后,展演终于迎来了与公众见面的机会。5月29日《清明上河图3.0》将首次面对公众开放,目前观众可以通过在故宫博物院官方平台进行预约,穿越北宋,成为画中人,走入汴京的众生百态。
在走进这幅创世杰作前,要掌握哪些不容错过的内容?以下由凤凰卫视为您独家揭秘。
入口处的欢迎仪式
尚未进入展厅之前,最吸引人的当属迎面而来的8K超清八联屏,由8块104寸8K高清屏拼接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高清液晶屏幕,最大分辨率可达到16K。长度8.27米,高度2.47米。由它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清明上河图3.0》。
整个展演由3个展厅和1个宋代文人空间组成。
展厅一:千年前的宋代记忆,触手可及
初入展厅,必被它的气势所震惊。
高清放大的原作里,所有对《清明上河图》里的想象全部还原。动起来的街道、河流、树木,人物一切像似一部“流动”的影片,吸引所有到访者为之驻足。
徜徉其中便会发现,展厅分为左右两部分。
右侧是高4.8米长36米的巨型多媒体画卷,《清明上河图》中500多个人物,数十条大小船只,上百车马树木,全部以原画风格动态呈现。
这幅画卷是凤凰团队“动用”了30多位画家,历时2年,一笔一画,全手工描绘,极致还原了张择端画风。两年下来,光这些描线稿,就超过了10万张!
观众再也不同像以往那样拿着放大镜,贴在展柜边上一点点观看,而是可以轻松的随意观看每个画中细节。
左侧则是5个不断滑动的高清触控滑轨屏,每一面屏幕皆与观看者的身高匹配,所有观看者将以最舒适的姿态来了解画中的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资料信息部担任展演的学术指导,滑轨屏中所有12个故事皆为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和启功先生弟子、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连起老先生率领团队反复推敲,综合故宫研究历史上的专家观点,为观看者呈现《清明上河图》中大家不能不了解的信息,拓展观众的历史文博视野。
这些故事里包涵了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的“赵太丞家”诊所,春游扫墓的故事,以及辽阔深远的郊外等等。
更多的故事,在等着你一一品读,细细发掘。
展厅二:复原的时空,独家呈现
如果认为,让画中的点滴“动”起来是《清明上河图3.0》的全部,那么你可能会错过整个宋代的时空。
当你走入第二展厅时,你将真正地走入画中。这里是《清明上河图》中最豪华的酒店“孙羊店”,宋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皆在此汇合,电视中经常出现的“酒楼奇遇记”正在上演。
这里是由凤凰联合多位艺术家、剧作家打造的沉浸式剧场,由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先生担任艺术指导。以宋时气息、光影、乐曲通过360°沉浸式体验和全息技术还原了那时的“驻马绿杨荫,酒楼三月春”。
在这里每个人所看的情节都不尽相同,集中反映了宋代社会,《东京梦华录》笔下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值得一说的是,落座后,一定别忘了抽空看向屋外。热闹的街道告诉着你,这里是宋代。转身间,掌柜的已经开始算账,店小二也正向客官上酒,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请允许暂不透露。
只需记住一句话,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全是戏。
展厅三:沿河而上,不知身在何处
在高科技的4D球幕里乘船而上,这里是《清明上河图》中最受关注的虹桥章节。繁华宋代都市的日与夜。
白天汴河两岸杨柳依依,随船所到处尽享眼前世间烟火。船至虹桥处,随水面剧烈晃动的船体一瞬间,将所有乘客带入了宋时夜晚,那里万家灯火通明,美不胜收。当孔明灯与萤火虫交汇时,你正起飞俯瞰着这900多年前的世界。
乐声陪伴下乘船游览大宋京都汴河两岸。观众将为影片的音乐所感动,这支由著名音乐家何沐阳先生创作的作品,以中国传统音律为主调,与画面呼应、浑然天成。影片虽然仅有6分钟长,作曲家却利用了十余种中西乐器演奏,使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东方美感,又兼有了磅礴的气势。
而你在影片中看到的夜间所有美好与浪漫,皆因历史上宋代取消宵禁而来。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凤凰卫视将平面静态的画面转化为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在第一视角中看到人间百态,正是最让人向往的清明之世。
这就是那个曾在你面前续续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庆幸的是时隔千年之今日,我们依然在河上漂游。
《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于5月29日(星期二)正式接待观众。即日起,可通过故宫博物院门票预售系统进行预约5月29日-6月6日体验名额!本展演为免费开放,需购买故宫门票后,预约观看。预约地址:gugong.228.com.cn。
编辑:李昂、赵雨阳、巴塔木
****************
作者:书法观复
发表时间:18-04-0712:01赵孟行书三次题跋《韩滉五牛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昔梁武欲用陶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元代赵孟61岁书法题跋《韩滉五牛图卷》此图仆旧藏。
精彩文章推荐:
赵孟81个字,字字珠玑!
赵孟60岁书法《临圣教序》高清彩版
米芾最美的字都在这,那般气势太险太美!
如何更加科学的临帖?
这些楷书不是错别字!
《圣教序》米字格版高清大图!
史上最全执笔法
王羲之草书的典型风格——《儿女帖》
《圣教序》对比《兰亭序》,你发现了什么?
赵孟是这样学习《兰亭序》的!
大书法家的钢笔字,是这样写的!
米芾失传已久的书法!
王羲之所有字帖,一网打尽
米芾这幅字,看似简单却出神入化!
书法批评不要只是口水和道德评判,要的是技术含量
没有文化,怎成书法?
2018年这八种书法人将被淘汰!
当代名家作品欣赏:
书法家李志明瘦金体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家赵从君草书作品欣赏
天津书法家刘路德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书画家高志刚先生篆书作品欣赏
陈曰德博士扇面作品欣赏
鬼斧神工夺造化 崔志强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诗人书法家吴震启先生诗书欣赏
著名篆刻家秦彪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观复”每天更新书法知识,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