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关于雪的诗,句句都是经典!
****************
作者:安久文化
发表时间:18-12-1518:15作家悦读经典,给自己一方安静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雪的诗句,每一句都是经典,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柳宗元将客观世界写得非常幽静,诗人的世界更显寂寥。整首诗不带任何的烟火气息,读过就很难忘,仿佛置身于白雪世界。
这是一首非常鲜明的诗,通过短短四句话,仅20个字,就把寒冷冬天的山村景象和借宿者的形象展现出来。尤其是后两句,用“犬吠”两个字,给整个山村带来了生气。也是最被人熟知的两句。
作者将青松置身于非常残酷的环境中,我们更能够感受到青松的高大形象。和陈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高尚品格。
雪和梅一起写是很常见的,在很多古诗中都是这样。但是在作者笔下,切入的角度是两者为了争春而互不相让,这个角度是非常新颖别致的。在后两句也写出了作者的真正意思,应该能够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这么短小的一首诗,却能够带给我们这么多,值得咏思。
这首诗前两句是侧面写雪,句句写人,但是点出了雪。后两句从听觉写出雪势之大,凸显雪夜的寂静以及诗人的无眠。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被贬时,所以孤寂之情非常浓厚。
这首诗非常有气势,是李白当时刚到长安一年时写下的。所以胸中的政治抱负非常强劲,在诗中也有体现。尤其是最后,诗人想要为国建功杀敌的愿望非常强烈,艺术感染力非常强。
这是杜甫流传得非常广的诗之一,整首诗也是很有生机的。这也是和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有关,当时安史之乱被平定,他得以回到了成都草堂。所以当他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张孝祥的词一直都是“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这首词也是如此。今岁与去岁相比较,有无限的今昔之感。
郑板桥年轻时家境非常贫寒,体会过人生冷暖心酸,所以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对于自己生活的感慨。这首诗中也是这样,他用大雪之后的寒冷,来写自己内心的凄凉。对自己的生活发出了感叹。
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描写雪的诗,月亮与白雪交映照在窗户上,比没吹灯之前还要亮,这是非常形象的。也写出了雪势之大。
以上10首都是关于雪的著名诗歌。其实我最印象深刻的关于雪的诗句,是关于才女谢道韫的一个小故事。谢道韫是当时宰相谢安的侄女,一日大雪,谢安便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听到之后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诗就将才女的风采展现出来了,并且成为了千古佳话一直流传下来。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关于雪的诗句,快转给身边的人看看,比比谁记得多!
****************
作者:文学名句
发表时间:18-02-0623:38↑↑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浩瀚的沙海上,百丈冰凌遍地 纵横,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愁云。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出了塞外 冰天雪地的瑰奇壮丽的景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借新奇的想象、贴切的比 喻,维纱维肖地描绘了酷寒的塞外,一阵骤雪之后,呈现出的奇丽雪 景。大地银装素裹,雪压冬枝,一朵朵、一丛丛,花团锦簇,犹如忽 然间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都开遍的梨花。景象奇妙、清新,令人 赏心悦目,真不愧为千古咏雪之绝唱。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卢照邻《雨雪曲》
边地的雪片竟也如同那里的沙土一样,颜 色暗灰。边陲的冰倒是亮晶晶的,就同那故乡的明月。上句写边地沙暗, 目的是为?a href='https://www.828la.com/huati/naixin/' title='耐心' target='_blank'>耐心抢锏幕肪臣杩啵绞缕等浴O戮湫幢呲锉鳎康氖俏?突出士卒思念故乡的情绪。借冰雪之形态,巧妙地抒发了征戍者的种种 感受,情景高度融合。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卢照邻《梅花落》
诗句写雪、花共处的场面: 积雪处一片晶 莹,使人怀疑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花开处一片银光,使人怀疑堆满了净 素的白雪。两句诗复沓“雪”、“花”,诗意亦萦回往复,给读者造成的印 象是: 究竟何为雪、何为花,简直分不清楚。这种诗歌意境上的复合手 法,比仅仅字句上的复沓,在艺术水准上自然要更高一层。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积雪洁白如玉,浸润着窗前苍翠的冬 竹; 凝挂在院里梅枝上的雪花,象盛开的梅花一样晶莹、洁白。诗人 用比喻的写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立春早晨壮美迷人的雪景。构思新 巧,用笔凝炼。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孟浩然《南阳北阻雪》
一柱孤烟 从村寨中冉冉升起,一队南归的大雁向天外飞去。积雪覆满了荒原的 沟壑,饥饿的凶鹰正捕捉到一只冻僵了的野兔。写出一片肃杀、凄寒的 雪后村野景色。尤其是后两句状景如画、似有寒气凝聚于中。
燕山雪花大如席
李白《北风行》
诗句描写了北方大雪纷飞,气候寒冷的景象。夸 张大胆又形象,精妙绝伦,历来被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比喻的 佳句,不愧为千古名句,淋漓尽致地渲染了燕山冬日的淫威。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的天山,积雪覆盖。这里虽没有凌 空飘舞的雪花,却充满了逼人的寒气。诗句言浅意深,举一反三。仲夏 五月尚且奇寒,其余三时,当然可想而知了。“无花”一语双关,明写 无雪花,也暗寓无鲜花开放,塞外荒僻自在不言中。
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
韩愈《咏雪赠张籍》
抬头望去,空中的大雪交叉飞舞,满天 弥漫,怎么能知道它们来自何方。把雪花满天飞扬的动态生动地描绘出 来了。以反诘手法问不知大雪来自何方,突现雪之大,和下雪范围之广。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早春二月,草木刚刚萌芽, 白雪却嫌春天姗姗来迟,所以穿过庭院的树木,化作漫天的飞花。初春 的寒寂在作者笔下变成芳华飞舞的阳春美景,显现了诗人开朗的胸襟和 对春雪的无限喜爱。首句是拟人和移情手法的兼用。它既可说明穿庭的 雪花确象飞舞的花朵,因白雪嫌春色晚,它要点缀早春,当然得装扮 成飞花了; 同时又是移情于景,暗示了作者切盼春光早到的心情。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静静的夜里,不时听到竹枝的断裂 声,知悉雪一定又下大了,以至于嫩竹承受不住它的重压。写雪大,不 是去直接描摹,而从听觉中引出,再加上作者令人信服的推理,令你不 得不折服于诗人的生花妙笔。这样写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可以按自己的经验去想象。如嚼橄榄,味是愈嚼愈浓。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杜牧《初冬夜饮》
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 上的积雪如堆簇着的片片梨花。有谁能够预料,明年的冬夜,是谁在这 里凭栏赏雪! 诗人寓情于景,于茫茫的雪夜,抒发自己身世之感叹。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李商隐《忆住一师》
拂晓时的佛殿里,香炉烟火 已灭,点了一夜的寒灯逐渐晦暗。小童推开山门,只见皑皑白雪,洒满 苍翠的松枝。诗人重现了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昔日相聚场面,含蓄地 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对诗人高妙的构思,清人田玉评这两 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飘渺。”
郊野鹅毛满,江湖雁影空
李商隐《咏雪》
此为咏雪诗句。郊外的野地覆盖着鹅毛般的白雪,昔日栖息萦飞于河川、湖泊之上的鸿雁如今雁去影空,唯空一片白色。用比喻和侧面描写突出雪之大,构思精巧,气魄宏大。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贾岛《雪晴晚望》
黄昏雪霁,天际放晴,诗人乘兴观景,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岭,银装素裹,显得更加秀丽净洁。烟云低垂,如重重帷帐,笼罩着蜿蜒溪流。诗句写晴空下的雪野壮观之景,气势宏大,动人心襟。
你喜欢哪些诗句?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
作者:有伴陪你读诗词
发表时间:18-12-1022:01优质原创作者冬天的雪,洋洋洒洒如同一幕白纱,飘过屋檐,遮住青山,笼住层林, 覆盖原野,铺成一地白霜。天地一色,苍苍茫茫。诗词中的雪,更是绝美。雪落成诗,诗情胜雪。它像是麻将里的百搭,撒落大地,便有了这雪梅、雪松、雪竹,还有千奇百怪的雪人。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有梅无雪不精神
宋代·卢梅坡 《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近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寺楼见雪与谁登
宋代·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唐代·韦应物《永定寺喜辟强夜至》: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
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代·高骈 《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唐代·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花撩乱压松枝
唐代·陈羽 《题清净寺留别》: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世人并道离别苦,谁信山僧轻别离。
近代·陈毅《雪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鸭急风吹雪满汀州
宋代·晁补之 《题周廉彦所收李甲画三首三鸭》:鸭急风吹雪满汀洲,迎腊淮南忆倦游。小鸭枯荷野艇冷,去年今日冻高邮。
唐代·李洞《越公上人洛中归寄南孟家兄弟》:洛下因归去,关西忆二龙。笠漫河岸雪,衣着虢城钟。睡鸭浮寒水,樵人出远峰。何当化闾俗,护取草堂松。
雪里欢笑有儿童
宋代·李纲 《望江南·江上雪》: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宋代·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天将暮,雪乱舞
元代·马致远 《寿阳曲·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唐代·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首关于雪的古诗词,写尽了冬天的诗情画意,最后一首人尽皆知!
****************
作者:诗词引
发表时间:18-01-0521:20图一寒冬已至,北风凛栗,很多地方都下起了雪,美得各不相同。
雪,历来就是文人所喜欢的。中华诗词浩如烟海,留下了无数篇关于雪的佳作,或观雪赏梅,或寄书留念,或感叹人生。
以下这些关于雪的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一幅江乡雪景图。各处是雪,目光所及一片洁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如此苍茫大地,只有孤舟老翁,独自垂钓,意境幽僻,让人如临其境。
2、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一夜难安,实在是觉得太过寒冷,然而窗外确实是通明;夜深了,听到雪越下越大,就连树枝也被厚厚的积雪压断了。诗人用压断树枝来形容雪大,实在是别出心裁。
图二3、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不愧是“诗仙”,一出手便与其他人写雪不同。当时李白访问历阳县,正值大雪纷飞,县丞设宴招待,李白频频举杯,赞赏历阳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美”——因为没有人陪他喝酒。于是席中赋诗写下此作,以嘲笑之语劝酒,率直又洒脱。
4、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冬日黄昏下的孤村,风声正急,溪深山冻,难辨沙鸥和鹭鸶,也分不出陆地和水面,连梅树都被白雪所覆盖,好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的代表作。
5、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苍茫愈发觉得路途遥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短短数笔,描画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来的寒山夜宿图,虽是寒冬,但多了一丝温情。
图三6、纳兰性德《于中好》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这首词写的是秋日送别,想到与好友多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词中虽然没有雪景,但回忆了跟好友一起看雪的场景,也让人颇有感触。
7、王微《四气诗》
衡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此诗以蘅若领春、梧楸遮阳、鸣笙迎秋、置酒赏雪,分写一年四时的景物,把春、夏、秋、冬四字嵌入每句的第四字中,虽无深意,却见巧切。作为冬的代表,也把“雪”的地位形容得十分恰当。
8、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似乎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诗人写的虽是雪,但满篇春意,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因此也让人觉得十分愉悦。
****************
作者:文学名句
发表时间:02-0523:0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处】宋·卢梅坡《雪梅》
【鉴赏】梅花与雪花相比,在颜色上至少要差三分白;但雪花比起梅花来,却也输上一大段的芳香。雪花与梅花在诗人的眼中,两者各有优劣:雪花色白,梅花芳香。通常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各有千秋。“平分秋色”这句辞语的意思,也是代表两者皆有其可爱之处。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出处】南北朝·范云《别诗》
【鉴赏】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这两句诗是感叹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每次分手后总要经过许久才能再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鉴赏】北风一吹,大雪纷飞,漫天皆白,遍地银装,所有树枝上都挂满了雪花,就仿佛是一夜春风至,千树万树的梨花都开了一般。这满树压枝的雪花正如绽放的梨花一般,让人仿佛置身温暖的江南,顿觉春意盎然。诗人巧妙地将南方春景比作北国冬景,以花喻雪,既将边境的壮丽景色描绘出,又表现出诗人不以为苦,反将塞外的雪景写得如此美好,展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后人常用此句形容雪花之美。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出处】宋·卢梅坡《雪梅》
【鉴赏】只有梅花,而没有雪来陪衬的话,就感觉不出一丝神韵,只有雪没有诗来吟咏的话,那只不过是个俗人。作者一方面吟咏梅雪的争艳,一方面描写自己的赏雪作诗的高雅意兴。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出处】唐·韩愈《春雪》
【鉴赏】白雪因为嫌春天来得太迟,所以穿庭过树,纷纷而至,仿佛要充当春天的花朵一般。诗句描写春雪纷飞的景色。诗人本意是想说春色来得太晚,但却不从正面领起,反而以拟人手法,写白雪嫌春晚而装点春景,读者的感受就由此而得到改变,就不因春色晚而不悦了。诗人用欲擒故纵的手法编织诗句,使作品充满奇幻诡谲的气氛,迷人之极。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处】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鉴赏】五月的天山,积雪覆盖。这里虽没有凌空飘舞的雪花,却充满了逼人的寒气。诗句言浅意深,举一反三。仲夏五月尚且奇寒,其余三时,当然可想而知了。“无花”一语双关,明写无雪花,也暗寓无鲜花开放,塞外荒僻自在不言中。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出处】唐·李白《北风行》
【鉴赏】燕山一带降雪,成片的雪花如竹席般大小,飘飘洒洒,随风扬落,撒满轩辕台。诗句运用奇特的比喻,高度的艺术夸张,形象地描绘出北方冬季大雪纷飞,气候严寒,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鲁迅先生在谈到夸张时曾引此诗,说用语虽有夸张而不失其真,因北方确实雪大的缘故。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出处】唐·东方虬《春雪》
【鉴赏】春雪漫天飞舞,天地皆白。连花园中梅树的枝条上,也堆聚点缀着团团雪花。远远望去,好象白梅正吐蕊怒放,真叫人分不清哪是真梅,哪是白雪了。诗句用春雪和白梅在外形上的相似,故意造成判断上的错觉,目的在于盛夸雪花有着白梅一样的气韵,表现对春雪的高度赞颂之情。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出处】清·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鉴赏】诗人夜深后准备吹灯入眠,却发现灯灭之后房间里更加明亮,原来是窗外的月亮照在一地的雪上,月光反射在窗户上让房间内明亮如白昼。诗人作为“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释放个性,这首诗观察得十分细致,从声音到景色,都让人仿佛听在耳边看在眼前。雪夜的明亮让诗人暂时忘记入眠,静下心来欣赏一番。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出处】唐·刘方平《春雪》
【鉴赏】这里诗人以凝炼的画笔描绘出飞雪迎春的初春景象。虽然是漫天雪花徘徊萦绕长空,但东风已送来春天的气息。料峭春风夹着飞雪,乃是春光明媚的信使。诗人怀着切盼春色的激情,吟出这令人兴奋的诗句。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出处】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鉴赏】作者站立山头向远处望去,最令他留连忘返的是那座东山,它银装素裹,在浅红的晚霞中闪耀着洁白的光芒,这光芒又似乎在上下翻伏,如同雪白的浪花一般。诗句写雪山在霞光掩映下产生的视觉差错,原先的静景化作动景,色泽又鲜丽明艳,仿佛把人带入仙境之中。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出处】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鉴赏】不知道早晨下了雪,还以为是昨夜园林中的百花开放了。诗人用花喻雪。形象而具体地描绘出了雪霰的纯净洁白,象梅花一样晶莹可爱。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出处】唐·杜甫《对雪》
【鉴赏】傍晚时分乱云低垂,骤雪在旋风中飞舞。薄暮:傍晚。急雪:雪下得很急,即骤雪。回风:旋风。
****************
作者:穿越回唐朝
发表时间:18-01-0812:17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长相思令
宋---吴淑姬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沁园春·雪
毛主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作者:古典文学与诗词
发表时间:18-12-2723:58雪是冬天的精灵,
在严寒的冬日,
雪总会给世间带来一份轻灵与洁白,
在古人笔下,雪是什么模样呢?
下面十首写雪的诗词,
哪一句是你的最爱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虽然远在塞外,条件艰苦,可岑参却自有一种盛唐的乐观在,雪满塞外,他说: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寒冷的冬雪在诗人笔下,犹如灿烂的春天。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当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这样的雪花,让诗人不禁感慨,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
《蟾宫曲·雪》
元·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
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
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在这首元曲中,作者形容雪晶莹洁白,雪片大如鹅毛,突出雪的情态。用雪夜访戴的典故和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形容雪的高洁洒脱,颇有意趣。
《踏莎行》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梅雪是冬天的主角,经常有人会争论:梅花好还是雪花好。王旭用这首诗告诉大家:花开两朵,两朵俱美。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清平乐》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富有生活情趣。词人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有感而作。
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色远近迷漫了阶级。纷扬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素寒花草挂一身玉瑕。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真是佩服李白的想象力。
《望雪》
唐·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某天清晨,诗人醒后看到到处是白色的雪花,内心愉悦,于是创作这首咏雪诗。
诗人写雪,雪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这样的雪景,你喜欢吗?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宋·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蝴蝶比喻飞雪,情态动人。蝴蝶刚刚翻过绣帘,万千玉女一齐舒袖起舞。落花片片,飞絮蒙蒙,总是在回忆灞桥分别后的情形。
《清平乐·雪》
宋·孙道绚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黄昏之际,作者看见了雪花在漫天飞舞。他形容雪花悠悠扬扬,轻盈的模样,可谓贴切传神。
夜里,听见雪落的声音,可以想象它们栖在梅上竹上,天亮了打开窗户,雪花飞进来,可家里熏炉太热,雪一下子就化作雾气笼罩在金钗上。
诗人对雪的观察和描写可谓细致认真。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唐·柳宗元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除平满白皑皑。
今朝蹈作琼瑶迹,为有诗人凤沼来。
柳宗元在永州居住在愚溪一带,这里杂草从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无行人。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雪天,收到友人诗作,真真是极开心的事。
《咏雪》
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
“微风”、“细雪”“杨柳”“桂枝”,真是不一般的江南雪景。
****************
作者:神农居士
发表时间:18-12-1221:26把下雪写的最富有诗意的莫过李白,想象力绝非人间凡夫俗子所能够拥有,“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样的诗句也只有李白能想的出来,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仙”——诗仙。
在大雪纷飞的寒冷的江面上,一叶孤舟,一个孤独的钓者,在万籁俱寂的天气里钓什么呢? 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的雪,路上也的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环境,孤独的钓者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执着、坚韧、凝固在这一刻。 、
傍晚大雪中的深山,深山中的农家茅屋,茅屋里面的犬以及风雪中夜归的行人,好一副冬日落日雪景,从苍茫,寂静、孤独到闻到犬吠,寒冷的冬夜中孤独的行人似乎有了一丝温暖 和希冀。 吴逸一曰:极肖山庄清景,却不寂寞。莫不如此。
大雪满弓刀”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图:在静谴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虽然是在漆黑的夜间,勇士们被白雪勾画出的英姿仍然是“焕尔触目”。
这支小令,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接着直抒胸臆:“不由人不断魂”。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
李白的诗,是想象力的最高造诣,把雪写的富有仙气,也把雪写的那么纯洁无瑕,写“雪”写出了浪漫和脱俗。而柳宗元的雪写的是那么孤傲,那么高洁,那么让人肃然起敬。刘长卿的雪给人以温暖和期望,给漂泊的行人以慰藉和温暖。卢纶的雪写的浩气满满,生当做男儿,死亦为鬼雄,大丈夫横刀立马,纵有大雪满弓刀,也要砥砺前行。关汉卿的雪写出了人间最真实情感,最接地气的雪,最相思的雪,最让人柔肠寸断的雪,也最让人可怜同情的雪。。。。。五首诗,五种不同的雪,包罗人间万象,却也值得千古流传,后人高山仰止而已。
****************
作者:诗词生态苑
发表时间:18-01-0409:30优质原创作者飘雪初晨早上起来,推窗远眺,外面银装素裹,粉雕玉砌,这是2018年的第一场雪,在这雪花飘飞的季节,伴着诗词邀你共赏美丽的雪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长相思令·烟霏霏》
吴淑姬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 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 愁坐正书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十二郎·垂虹桥》
吴文英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沁园春-雪》
毛主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作者:文学名句
发表时间:18-01-2518:01↑↑↑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美就一个字,为作者的辛苦点个赞吧,收藏慢慢欣赏。分享给喜欢的人,不负作者这番力气。
玉山亘野,琼林分道。
南朝宋·范泰《咏雪诗》
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素雪纷纷鹤委,清风飙飙入袖。
南朝宋·谢灵运《上留田行》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到地面,形成银白色的一片光泽,就象一群群白鹤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气清寒,又有一阵阵清风呼呼地吹进人们的袍袖。诗句写冬季白雪纷飘,朔风劲吹的情景。诗人将落雪喻为白鹤委地,形象极为俊美,在喻雪的诗句中极为罕见,这样写,便把静态的雪写活了。而清风入袖的描状,可知冬时寒风无处不往、无隙不钻。这对进一步突出天气酷寒是有益的。诗句比喻精美,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使读者沉浸于高雅的艺术氛围中。
屯云闭星月,飞琼集庭院。
南朝宋·刘义恭《夜雪诗》
屯聚的云块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庭院中却是一片由白雪组成的洁银世界。诗句写夜间瑞雪满庭的景象。“屯”字写出云之厚重,可以想见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诗人转而将笔锋移向飞雪,它们象飘飞的玉屑在院中飞舞,将庭院装点得格外素洁。“集”字既写出了雪之密,又饱含了诗人对瑞雪的喜悦之情。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南朝宋·鲍照《发长松遇雪诗》
冰雪覆盖,江河沟渠都变成陆地了,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无垠一片。诗句写雪后江渠成陆、天野无界的景象。诗句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是雪。江渠、陆地、天空、旷野都覆盖和弥漫着瑞雪,所以才“合为陆”、“浩无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有气势地画出了雪大而密、浓而厚的情态,把水陆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远景推到读者眼前。两句诗气象开宏,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
牛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
美丽的红花上裹着一层白雪,山南树木的枝条在北风中嬉舞。诗句写江南冬末的雪景。江南的冬末春初是美丽的,尤其是在难逢的雪天。山野之中,白雪红花相映,该是多么绮丽的景致。尽管朔风示威似地呼啸,可鲜活的朝阳枝条仍然生机勃勃地将寒风玩弄于枝头,因为这枝条已饱含着欲放的活力了。“抱”、“熙”两字,用得极富情趣,把花、枝拟成人态,更使画面中平添了几分生意。
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搆,俄顷玉树生。
梁·丘迟《望雪诗》
漫天的雪花从空中飘落降下,杂乱地给满是红墙的城镇披上一层银装。高台顿时变作一座银台,树丛立刻挂上了琼条。前句写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次句写雪裹朱城。三、四句写高台大树均为白雪笼罩,成为一片银白世界。诗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降雪时所望见的高空与地面的远近景色。视域开阔,状景粗放和精细巧妙结合,尤其后两句的“银台”和“玉树”,更将雪景描绘得既雄浑,又剔透,煞是可爱。“倏忽”和“俄顷”又写出雪降速度之快,不一会便主宰一切了。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
隋·王衡《玩雪诗》
皎洁的雪花随处飘落洒满大地,皑皑一片银白世界。这雪花漫天飞舞,随风回旋。雪花覆盖在高台上,洁白无瑕,象是刚刚建成的碧玉台。雪花裹缠在树技上,晶莹闪烁,似刚刚栽植的美玉树。这是描写大雪纷飞的景象。前面两句,一写雪落大地后的静景,一写雪舞空中的动态。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银装素裹的大千世界。二句皆含双重喻意,颇为新奇,“如始构”、“似新栽”已是比喻,而“璧台”、“琼树”也是运用比喻辞格而紧缩了的偏正词组,言简意赅。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旌危。
唐·祖咏《望蓟门》
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溢于言表。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祖咏《终南望积雪》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高高耸立的天山雪峰,云缠雾绕,终年不散,白雪皑皑,巍峨壮丽。诗句写天山阴霾重重、积雪层层的景象。皑皑雪峰,云雾缭绕,遮天蔽日。诗人仅用“常不开”三字,就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雪云”的浓密稠实的程度。雪是白的,山是白的,云也是白的。白云锁雪峰,“雪”、“山”、“云”浑然一体,着笔全在“常不开”上。日照雪山是美景,而白云缭绕终年不散的景致更美,更富诗的意境。两句诗构成了一幅晶莹剔透的雪山白云图,令人再三惊叹诗人的造化神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晶莹的雪花挂满了树枝,就像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冰天雪地中千万棵梨树开满了雪白的梨花。这两句诗描写冬树挂雪不着俗笔,将春景比冬景,白雪如同梨花一般为“春风”吹绽,真是奇丽的幻想!又用“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手法状眼前之雪景,可见雪之大,景之美。两句诗虚实并举,是雪还是花,几乎令人分不清楚。诗人在惊讶的语调中饱含着赞叹之情。境界极为开阔,真可谓是“妙手回春”之笔。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唐·杜甫《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前两句写去年和今年的雪,可知连年不断,且一年比一年冷(雪线下降天转寒),天气十分寒冷。后两句更着意在一“寒”字上。“蛟龙南浦缩”是虚写,蛟龙尚怕冷,何况人?“寒刮肌肤”是实写,“利”字写出了人的寒冷难耐之状。诗句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似有寒气袭人之感。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
宋·林逋《孤山雪中写望》
一座孤山,被那浩渺的水流环绕着。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晴了又下,下了又停。诗人纵目远望,只见那山间的小径上不知何人正在独自徘徊、留连,他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那密密的林间覆盖着的白色的雪花。诗句状写雪中之景。诗人雪中登山远望,心情是沉郁苍凉的,不禁对景伤情。诗人描绘的是幽远、孤寂的冬日雪景,这与诗人的心境是无法分开的。第三句中的“何人”,实则是诗人的化身,他正企望在观景中排遣忧愁呢。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
风雪中,山野里的鸦雀将身子紧缩成一团,相互依偎。城里的狗在雪地里欢腾跳跃,不肯回家。诗句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不是正面描绘雪景,也不是直抒其情,而是通过“山鸦”、“邑犬”在雪中的活动,从侧面来描写雪。特别是后一句,通过狗在雪地里的撒欢腾跃,写雪给人间带来的喜悦,形象而生动。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象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诗句写雪后天寒雪白之景。“起粟”写天气寒冷,“生花”写白雪皑皑耀人眼目,深契自然之理。“玉楼”、“银海”状摹雪后之景,更见韵味。
雪山万叠看不厌,雪尽山青又一奇。
宋·陆游《春日》其五
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上白雪皑皑,远远望去,好象变化莫测的白云在浮动,景色十分迷人,令人百看不厌。当温暖的春天到来之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群山又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绿装,山峦叠嶂,象绿色海洋中的波涛在汹涌,真乃人间又一奇观。诗句描写群山在不同季节的奇妙景观,语言朴实,色彩鲜明,平中见奇,宛如是一幅优雅淡美的山水画。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作者站立山头向远处望去,最令他留连忘返的是那座东山,它银装素裹,在浅红的晚霞中闪耀着洁白的光芒,这光芒又似乎在上下翻伏,如同雪白的浪花一般。诗句写雪山在霞光掩映下产生的视觉差错,原先的静景化作动景,色泽又鲜丽明艳,仿佛把人带入仙境之中。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
虽然不是夜晚,可是大江、高山都披着银辉,好象是明亮的月光千里普照,天地没有半点私心,使千家万户都变成了如玉似银的一片白色。这两句诗写雪后的景象。构思得很巧妙,前一句以白昼比喻雪夜,但写得很婉转,展露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看到白色先疑是月,又想到不是夜晚,然后得知是雪(当然在现实中人们并不会如此)。后一句更奇特,看到白雪无所不至无处不在,于是联想到天地的“无私”来,其实天地并不是人,哪里有“私”与“无私”的道德观念?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显露。这两句写雪立意高,写法也很高明。
南方雪色由来少,江上今看积翠屏。觅路已惊双峡断,插天犹露一峰青。
清·梁佩兰《端州道中望峡口积雪》
在岭南很少看见雪景,如今在江上总算看到大雪覆压着的青山了。令人惊奇的是积雪封锁了峡口,出峡的通路断了,唯有一座孤峰高耸入雪端,还露出青青的颜色。这首诗写羚羊峡上的雪景。诗中把银装素裹的山恋比作翠色的屏风,生动而形象。“插”字写山峰的顶部由于地势过高而无白雪堆积,如此便突出了它的陡峭和高峻。“惊”字传神,极言雪大竟达到令人迷失方向的程度。
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
清·郑板桥《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
如银沙般的大雪漫山遍野,遮住了行人的足迹。偶尔传来一声狗叫,村落显得愈加闲静。诗句写出山村降雪后的情景,描绘了一幅淡雅、幽静的雪景图画。诗句以“银沙”喻雪,描摹了大雪的洁白和松散,为历代诗家所少见。诗句又以动衬静,以有声状无声,相映得趣。
你喜欢上面的哪些诗句?有补充吗?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