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先后立过几位皇后
李治皇后
唐高宗李治先后立过两位皇后,一位是众所周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另一位,乃是高宗的原配,唐太宗生前钦点的儿媳妇,中书令柳奭的外甥女王氏。
王皇后剧照
由于王皇后和李治的婚姻属于长辈包办的婚姻,因而从一开始,李治对她的感情就很淡薄,加之王氏一直未能诞育子嗣,李治对她更不待见,继而专宠能歌善舞的萧氏。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后宫未生育的宫女才人皆被送往感业寺出家为尼,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在世时,李治就极为爱慕的武则天。
彼时,王皇后正为设法扳倒萧淑妃这个“狐狸精”的而绞尽脑汁,思来想去,竟想到接回高宗的旧爱武才人,两人一起联手整治萧淑妃的破主意。
几年后,于感业寺中受高宗宠幸而怀有身孕的武则天在满朝文武的一片反对声中被王皇后接回宫,封为昭仪而重得高宗爱幸。至此之后,一度气焰嚣张的萧淑妃果然失了宠。
王皇后正为自己的“高招”自鸣得意,然而很快她就发现起初还对她毕恭毕敬的武则天渐渐独占了高宗的宠爱,她费尽心机扳倒了萧淑妃,却即将连皇后之位都失去,如此一来,武氏对自己的威胁,岂非更胜于萧氏?幡然醒悟的王皇后此刻急忙再去联合萧淑妃对抗武则天,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不久之后,武则天新降生的女儿在宫中意外死亡,武则天在高宗跟前直指王皇后前来探视,谋杀了公主。高宗震怒,遂废王皇后为庶人,连带多番诅咒武昭仪的萧淑妃一同废黜囚禁。武则天施毒计一举铲除了后宫对她威胁最大的两个女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高宗的皇后。
李治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高宗李治的接班人是谁?这个问题早在高宗登基之初就曾经引起过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女皇武则天剧照
当时王皇后希望高宗立自己的养子——宫女刘氏所生的陈王李忠为太子,而萧淑妃则极力鼓动高宗立自己的儿子雍王李素节为太子。在这两个女人无休止的争斗中,高宗不胜其烦,因而时常前往感业寺,与心中挚爱的武则天幽会,不久便使武则天怀上了龙种。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扳倒了王皇后与萧淑妃这两个劲敌,成功登上了后位。高宗遂废李忠的太子之位,转而立武后的长子李弘为太子。
李弘与其父一样宅心仁厚,十分同情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劝母后为他的两个异母姐姐找个好归宿。此时触怒了武则天,于是她一面将两名公主许配侍卫打发出宫,一面谋划改立太子之事。两年后,李弘暴毙,高宗无奈,改立武则天次子李贤为太子,岂料不出五年,李贤谋逆,高宗大失所望,将其废为庶人,终被武后逼死。
永淳二年十二月,李治殡天。武后废帝主政,不久便将自己的三子李显扶上皇位。唐中宗李显登基后,贪图逸乐,不思国政,竟公然扬言要将李家天下送给韦皇后,武则天闻听后勃然大怒,立刻废去李显的帝位,将其贬为庐陵王,赶出长安。李显黯然离去后,新登大宝的唐睿宗李旦惧怕武则天的威势,没做几天皇帝便主动提出禅让王位,请母后执政的意愿,苦心经营多年的武则天自然不会推辞。数日之后,在百官朝贺声中,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终于登上了她人生的巅峰。
李治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李治毕竟不是李世民,对武则天,他做不到狠下杀手。其实早在唐太宗在世时,星象大师李淳风就曾向李世民透露过“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批命,因而那个时候,李世民就有诛杀武则天的念头。
李治与武则天剧照
据说太宗临终前,将李治叫到身边,也曾有过类似的嘱咐,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性格懦弱敦厚的李治早与武则天暗通款曲,怎么可能狠得下心杀害那个令他迷恋至深的武媚?
太宗驾崩后,李治一登基便忙得不可开交。于国,他要打理好父亲留下的盛世王朝,高举太宗皇帝勤政爱民的伟大旗帜,将大唐建设成一个威仪四海的强盛帝国;于家,他要处理好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宗亲关系,以及后宫女人间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作为一国之君,李治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而这个阶段,能懂他并适时给予心灵抚慰的只有感业寺内的武则天。
在王皇后与萧淑妃日益激烈的斗争形势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接她回来了,从此,武则天成了李治生活上的亲密伴侣,朝政上的铁腕搭档,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他二人并肩作战,将李唐江山的盛世辉煌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
唐高宗执政后期,因长期操劳国事而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一度发展至目不能视,需要长期呆在宫中静养的地步。而此时,武后渐渐飞扬跋扈,大有越过王权一人独大之势,所以高宗意图废后是确有发生过的事。至于他为什么不杀武后,私以为,一方面是于心不忍,另一方面也是力不从心的缘故吧。
李治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执政期间一度历经了废立中宫、改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则天的辅佐下政绩斐然,因而高宗时期为唐朝版图最大之时,太宗皇帝所创下的贞观之治,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延续和光大。
唐高宗李治剧照
永淳二年十二月,时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
关于李治的死因,据史料记载是病逝。李治在位时,日常主持朝政,批阅奏章之时,常犯头痛顽疾,侍医秦鸣鹤曾以针灸刺穴之术为帝王治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一度辅佐李治整顿朝纲的武后逐渐展露出难以驾驭的政治野心,有逾越君王主导朝政之势,高宗看在眼里,逐渐兴起废后的念头。
岂料早在天子身边布下耳目的武则天知悉后,立刻向李治痛陈己过,申诉辩解。在她的巧妙周旋下,废后一事不了了之,然而拟诏大臣上官仪却遭到诛灭九族的下场。至此之后,李治无力再制约武后,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旧疾复发,一度竟发展成目不能视的地步。
帝王难以操持政务,遂命太子李显监国,代行政务。昏聩无能的李显难以担此重任,而此时,锋芒毕露的武则天实际上已完全掌控了李唐江山的军政大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李治之死,一半是由于他身体孱弱被风眩症疾病所累,另一半也是因为其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强悍的妻子武则天的阴影里,内心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得忍气吞声,郁郁而终。
李治墓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于乾陵。该皇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为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历史遗迹之一。
李治墓照片
相传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即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历经二十三年之久才得以完工,是一座仿造大唐京师长安城所建的旷世陵园。乾陵坐落于梁山北峰之上,内城总面积达二百四十万平方米。内城四面城墙高耸,东南西北别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布局十分合理。
乾陵内共计有十七座陪葬墓,多为王子、公主及朝廷重臣之墓,陪葬有大量的奇珍异宝,竟有数以万计之多!其中尤以古玩器皿,及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境况的文艺作品为多数,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宝库,因而1958年被当地村民发现后,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乾陵如此工程浩大,雄伟壮观,想来是因为贞观时期的李唐王朝国力强盛,故而帝王的陵墓建造也讲究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据著名考古学者介绍,在历代考古专家所发现的古代帝王陵墓中,唯有盛唐时代有开山建陵的手笔,这也充分应证了大唐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综合国力达到空前鼎盛的时期。
乾陵墓道被发现时保存十分完整,且并未发现新近挖掘的盗洞,因而可以推测后世盗墓者对陵墓内长眠的高宗皇帝尚有一分崇敬之意,因此,乾陵幸运地成为唐代十八陵中惟一未遭盗掘的陵墓。
上一篇:大唐皇帝李治是个怎样的人
下一篇:李治究竟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