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商鼻祖范蠡祠有几处
范蠡祠
范蠡以军事才能卓越和非凡的商业头脑出名,是为春秋时期名人,其所呈现的商业才能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货物的流通。且从一名贫民不断充实自己成为辅佐君王之人再成为闻名天下的商人,为人谦厚,乐善好施,被大家尊称为“商圣”和“财神”,故后人建范蠡祠以此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范蠡祠图片
范蠡祠现如今一共有四处,分别位于浙江省诸暨、浙江省德清、山东省肥城、山东省滕州这四个地方,有的只剩旧址,有的则重新修建,不仅将范蠡生平事迹更好的展现在众人眼前,还增加了很多民间特色艺术。
浙江诸暨的范蠡祠主要以范蠡的政治才能和商业才能所作出的业绩为展示内容,全祠由财神庙、魁星阁和三星庙构成,走廊两侧陈列着与范蠡相关诗碑,并且以彩绘壁画形势更加生动的展现范蠡才能。且有各塑像和人文事迹来填满范蠡祠的人文气息。
浙江德清的范蠡祠,在1995年的时候进行大修,至今保存,范蠡祠周围有蠡山祠戏台,是为“两面台”可供观众任意观看,成为一大特色景点。有蠡山八景,精致且风景秀美,相传范蠡与西施曾居住此地,因而成为历来文人墨客游览吟诗之地。
山东滕州的范蠡祠如今却只剩旧址,传说此地曾有范蠡湖、钓鱼台、西施放羊处。
山东肥城范蠡祠就在范蠡墓的旁边,北宋之前,此地有一座较大的范蠡祠,从占地面积等来看比现存的范蠡祠都要大,可惜现在已不存在。
范蠡村
?范蠡本是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辅佐越王成为一方霸主,便因大名之下,难以自居为由辞官而去,深有远见,保全了自己。遂弃官从商,游历天下,所到之处,散财给百姓还致富于此地,因而后人为了感激他将地方改为范蠡村,供其为财神。
范蠡像
范蠡的故乡是楚地宛城三户里,于2010年正式改名为范蠡村,进行了规划调整,成为了一个自然村。范蠡村得到开发后,建立了主题旅游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商圣范蠡之乡,成功带动村庄和城市的发展。
范蠡村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大批文人骚客的来访,他们路经此地吟诗作文,甚有感触。
而在如今安徽涡阳之地也曾有一个范蠡村,只是现在更名为李村了,当地有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以前墓前有庙宇,庙中有西施和范蠡的塑像,现如今已经消失,而临近范蠡和西施墓的便是曾经的范蠡村。
且说范蠡定居定陶后,生意越做越大,聚集了家财万贯,遂留下大儿子看管,自己则偕同夫人、幼子四处游历,曾到大禹治水之地的村庄,发现此地百姓安居乐业,山货丰富唯独缺少食盐等生活用品,遂产生一个主意。
在此暂住租下一铺,比当地价高收购当地山货,再以货运去他地贩卖,再回购食盐等用品在此村比当地价低价贩卖,因此招揽了许多人来此进行买卖,一时之间村庄经济高速运转,百姓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因此当地人为了感恩范蠡,便将此村为范蠡村,至今还存范蠡街、范蠡镇,且在逢年过节均会祭拜财神范蠡。
范蠡是哪里人
范蠡作为春秋时期著名谋士,为越王勾践的得力助手,成功帮勾践重振越国,为复国一大功臣,封为上将军。范蠡深知位高权重之险,故以一封辞书辞官而去,便有范蠡携美人西施过着泛舟湖上的逍遥生活的传说。而范蠡也因此发展他惊人的商业头脑,赚取万贯家财,以商人之名闻名天下。
陈坤饰演的范蠡剧照
关于范蠡是哪里人说法不一,可以考证的是是范蠡为楚国人,为三户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人。但是关于三户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范蠡的家乡是丹水县三户人,也就是如今河南省淅川县寺湾乡,还有一个便是宛地三户,是如今河南省南阳县黄台岗乡三十里屯。
而从文献记载得知,我们可以知道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范蠡是“楚宛三户人”,在《荆州记》中有记载“范蠡本宛三户人”,故从史料中得知范蠡是哪里人,也排除了范蠡是丹水县三户人。
而会有这个争议想必和地方为写县志,便有争夺名人的倾向有关系吧,且就丹水和宛县这两个地方来看,两地均有三户这个地名,也不排除有人将两地混淆写错的可能。
而淅川县的三户是为三户城,而宛城的三户是为三户里,所以范蠡是为楚地的宛城三户人,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人,地处河南省南阳县。
范蠡图片
范蠡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各方面均有涉猎,是一个难得的多才之子。他的一生跌宕多姿,在立功时辞官,在重农轻商时弃官从商,凭借自己非凡能力和艰苦奋斗闻名天下。
范蠡雕像
范蠡为人熟知的便是“三聚三散”、“三致千金”之事,而关于范蠡迁徙的原因均是为了保身,且两次均改了名字,且说范蠡改的名字均有含义。
范蠡从越国迁到齐国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鸱夷子皮,这其中含有深意,则是范蠡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而取的,当初伍子胥被吴王夫差处死还将其尸体装入鸱夷抛入湖中。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国时,范蠡列了六条夫差的罪状,其中第一条便是杀死忠臣伍子胥,可见其在范蠡心中地位很重。
而且到了齐国的范蠡发家致富后,还不停的打听伍子胥的儿子,因为其改姓便找了很久,后来找到了他,范蠡不仅给他钱财还教他如何赚钱,遂伍子胥的儿子后来成为富甲一方的富翁。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范蠡取这个名字是为怀念西施。
范蠡在一次迁徙到了定陶,改名为陶朱,人称“陶朱公”,这可能与范蠡想远离朝政之事相关,他一开始远离越国是因为“敌国亡,谋臣亡”的远见。后来从齐国到定陶是为了免去被推上宰相之位,陷入政事之险,遂以“逃诛”之意取名。
可见范蠡的高超智慧和锐利眼光才可以谋得如此远见,保全性命。
西施范蠡墓
?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为民间广为流传,二人相识于国难当头之时,虽然相爱却必须为了国家隐忍,范蠡以“爱国”的名义将西施投入他人怀,西施则为爱情甘愿做他人怀中的女子。相传范蠡助勾践灭了夫差之后,带着西施归隐而去,二人泛舟湖上,甚是甜蜜。
严宽、杜若溪饰演的范蠡、西施剧照
虽不知道范蠡和西施的结局是否如传说那样美好,但是人们却愿意以这样的结局完美他们之间的爱情之路,遂现如今留下了很多关于范蠡与西施畅游相伴一生的名迹。
有无锡的蠡园,这里是以范蠡湖出名的,相传范蠡和西施离开越国之后便四处游历,曾在此泛舟湖上,嬉笑言谈,甚是欢乐,便为了纪念范蠡,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湖,后人便以此湖建立园林。
而更有范蠡和西施最后合葬之说,在安徽涡阳处有一座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据记载,范蠡最后在定陶定居,且有一个范蠡墓室在定陶;也有史载范蠡最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回故乡湖北华容,最后终老故乡,遂此地也有一个范蠡墓,以上均合乎常情。
而在安徽涡阳的范蠡西施墓倒有点理不清头绪,据当地人介绍,范蠡西施墓边上曾是范蠡村,现在改名为李村,墓前曾有庙宇,里面有范蠡西施塑像。而且范蠡和涡阳颇有渊源,涡阳为老子之乡,范蠡为老子弟子的老师,且此地水陆交通方便,山青水绿适合生意往来也适合隐居,遂携西施终老于此。
范蠡的故事
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负起于越国也终于越国,帮助勾践灭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后,深知功高盖主的危险便辞官而去。范蠡学识惊人,博览群书,学识广泛,对经商之道很有见解,颇有远见,卓尔不凡的经济活动使范蠡家财万贯。
洪尧饰演范蠡
范蠡一开始离开越国到了齐国之地,在这里赚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渐名声渐大,不凡的经济头脑被齐国人看中,便进宫当了为期三年的宰相。这次也依旧是范蠡主动提出辞职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实属不易,为免祸事便离去。
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后人为纪念范蠡称此地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张掌握时机,把握现有资源,通过交换赚取利润。
一次范蠡到一个镇上经商,这里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后,留下的大湖,遂百姓于此居住,安居乐业。范蠡很快发现当地盛产核桃、野味等山货,由其缺少食盐、日用品等,范蠡由此发现商机,便高价收购当地山货,经过分类等将这些山货售往各地,而后再回购食盐等物品卖到此地,一来一往,范蠡赚取了很多。
故这个行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学习,带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该地百姓的供货的积极性,渐渐的人们都变得富有起来。范蠡的生意经,不仅能使他自己变得富裕,也很好的带动经济发展,与民同富。
范蠡三迁
范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人精明有学识,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也懂得明哲保身,后以商致富,成名天下。一生不为权势所绊,也不为富贵而牵挂,以三迁而安稳度日,司马迁称其为“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陈坤饰演的范蠡剧照
在越王勾践重振越国之时,全国上下普天同庆,而范蠡的心思如越王一样沉重,越王是为了想办法斩除这些复国功臣,免得被夺去复国之名,而范蠡则是深析越王心理,知道“大名之下,难于久居”的道理,便悄然离去,带着家人到了齐国之地。
此时的范蠡并没有很富裕,便和家人辛勤劳动赚取钱财,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儿子的帮助,没过多久,事业得到发展,家中财富便积攒到了数十万。于是范蠡的名声渐长,得到齐国人的赞叹,遂被相中其才能,于是邀其为宰相辅佐君王治国。范蠡知道自己从一介布衣升到宰相这一高位是为不易,但身居高位久受尊名,是为不祥,便留下宰相官印,带着家人再次离开,迁至定陶。
那时“定陶”被叫做“陶”,范蠡认为此地是贸易的要道,在这里必定可以发家致富,遂在此处定居。范蠡以精明商业头脑很快聚集了大量财富,而范蠡一直以来乐善好施,所得财富均会周济贫困,深得好评。
范蠡儿子
历史上关于范蠡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是范蠡一共有三个儿子,并没有记载其姓名,可以知道的是在范蠡发家致富之前,大儿子便出生了,范蠡是带着他大儿子一起劳作便富有的,而他的小儿子则是在范蠡定居定陶后出生的,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不知钱财的来之不易。
范蠡画像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知子莫若父”的故事,是范蠡的次子在楚国因杀人罪被抓起来,范蠡知道杀人偿命之说,但认为家有千金的孩子不该在大庭广众下被处死,遂让其小儿子前往探视。
这时范蠡的大儿子听到此事,觉得很生气,自己作为家中的长子,弟弟出事理应大哥出马,怎会让小弟去办事呢,便要求自己去办。但是范蠡不肯,于是觉得委屈的范蠡长子,认为其父不信任他,便以死相挟,加上其妻相劝,无奈之下范蠡只得允诺。
于是在长子出门之前,范蠡让他带着数万黄金前去楚国,且提前以书信交代楚国好友庄先生,嘱咐其长子不可忤逆庄先生的意见。于是范蠡长子出门之前私自带着其余黄金出发了,到了庄先生那里,将黄金给他。
庄先生为谦逊贫困之人,但非贪财之辈,暂收下黄金只是为了让其信任他会办好此事,于是在楚王面前多言几句使其大赦天下。当时范蠡长子未听庄先生建议回去,而是滞留楚地,为了多一重救出弟弟额保障,黄金赠与当地王贵。
得知楚王大赦天下,便认为白给庄先生黄金了,遂前去讨了回来,庄先生以为他在戏弄他,很是生气,故又向楚王说范蠡长子为救弟弟贿赂王贵,如今楚王大赦天下便是为了范蠡次子。于是楚王下令斩杀范蠡次子后大赦天下。
于是范蠡长子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家中,家中就只有范蠡一人不哭泣,他早就料到这个结果,因为其长子是在贫苦中变成富有的,深知钱财来之不易,而其幼子出生时家庭便富贵,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所以长子不容易割舍黄金。
范蠡湖公园
范蠡湖公园是后人为纪念范蠡与西施美好爱情故事所建立的公园,相传范蠡和西施两人离开越国之后隐居于此,园林?幸运叭∈ぃ啻氏蛛僦且蛭魇┏T诤媳呤嶙保蠼僦谷牒校枚弥愠氏秩绱耍械奈宀事菀舱且蛭秤昧宋魇┑碾僦斐傻摹?
范蠡湖公园照片
范蠡湖是吴越时期遗留的著名古迹,整个湖长一百米,宽十五米,整个公元占地面积有五千多平方米,这里传说是范蠡功成身退后带着爱人西施隐居的地方,两人常在河畔游玩,且多泛舟于湖上。
范蠡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所涉猎的经营范围很广泛,从农作物到牲畜再到养殖业,传说这个范蠡湖便是当年范蠡养鱼的地方。范蠡可谓是养鱼业的祖师爷,其所著的《养鱼经》对历史上的养鱼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施是范蠡找来的绝世美人,有着勾引夫差,复兴越国的职责和大任,而范蠡一心只为效命越王勾践,与美人西施相恋,两人为复国只能忍辱负重,各有职责所在,不得相爱。于是西施相伴夫差数年,范蠡则辅佐越王以待复国时机。
而后吴国被灭,西施得以与范蠡重聚,两人便携手于此湖隐居,后人为了悼念他们,不仅将此湖命名为范蠡湖,还修建了这范蠡湖公园,园内有西施和范蠡雕塑,还在湖边建起西施妆台。
宋代诗人曾写此诗“少伯曾居此,螺纹吐彩丝,一奁秋镜好,犹可照西施。”以此怀念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