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什么派诗人 高适是什么派诗人
创始人
2024-04-24 18:30:17
0

高适是什么派诗人

高适是什么诗人

高适是边塞诗人,他写的诗歌大都比较雄浑悲壮,反映战士的困苦和百姓的疾苦,属于现实主义的豪放派。

高适像

高适出生在普通人家,年轻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还到过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也喜欢结交朋友,杜甫、李白都是他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他最大的愿望是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早年经人推荐,在朝为官,后来受不了官场那些欺善怕恶、趋炎附势的事情,而辞去官职。安史之乱,高适被封为节度使,讨伐叛军,平乱有功,再次入朝为官直到临终。

高适写诗,不喜欢用过多的修饰,直接表达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见,很多的景物和场景都是边塞独有的。为了国泰民安,不少将士只能留在边塞。遥远的边塞条件艰苦,没有亲人陪伴,生活上的条件也很简陋,那里的风吹草动都和国家的安全、稳定有很大的联系。

高适处于唐朝的中期,那时的唐朝很稳定和富裕,但是关于唐初的英雄传奇却在人们口中不断被诉说,那个时代的男子都像成为英雄般的人物,如果不是安史之乱,人民都忘记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高适不喜欢做官的拘束,对国家的忠心却始终如一。国家遇到危难,皇帝都已经到蜀中地区避难,高适却带着队伍冲在前面,和叛军在战场上对峙。军队生活是无聊而又孤独的,免不了思念家乡,借着所见之景,抒发心中的思乡之情。

除夜高适

除夜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天,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除夜配图

高适写除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但是他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家在外,没有亲人在身边,想到往年这一天和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心里不免感慨万千。

《除夜》这首诗写的是高适一个人在外,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小旅馆,旅馆的条件很简陋,连亮着的灯光都冒着寒气,晚上的时光很漫长,他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觉,可是睡了很久都没有睡着,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只是客居在此,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家人都团聚,唯独少我一人,家人应该都在思念我吧。今天一过又是新的一年,人又老了一岁,双鬓的白头发又添了不少。

这首诗刚开始读上去给人的感觉平淡无奇,读完这后会被诗人的情感带进市里面,这种很强的代入感就是诗人最厉害之处。

旅馆是个很平常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住过旅馆,旅馆这个景,一下就让人想起住旅馆的经历。高适第一句的后半段一个问句,就如同一个互动,是和读者的互动,读者也跟着诗人在心里问无眠的原因。第二句就是答案,原来今天是除夕夜,诗人不说自己想家人,反而说家人在想他,家人舍不得自己,其实是自己舍不得家人,想念家人。第二句的后半段是诗人的感叹,又是一年了,又老了一年。《除夜》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感染力。

别董大 高适

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是用来赠别友人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大家多次在送别会上,以表达对友人美好的祝福。

《别董大》配图

《别董大》其实一共有两首,除了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首是“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两首诗是高适用来送别自己的朋友董庭兰的,董庭兰是一名琴师,但是他擅长的七弦琴却并不被人们接纳,属于不入流的乐器,当时的主流音乐是胡乐,所以无法在长安立足的董庭兰只能离开另谋生计,两人在睢阳相遇,有了短暂的相聚,因为董庭兰只是路过这里,之后还要离开继续赶路,所以高适做了这一首诗赠他。

从第二首诗可以看得出来,高适当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诗中写道自己已经离开京师十年多了,现在就简单的一顿酒钱都付不起了。但是第一首诗却给人一种天下之大任君闯的豪迈感。

高适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蕴含在第一首之中,前两句借眼前之景尽书离别之不舍,感情真挚,内心阔达;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安慰,不要担心此行遇不见知己,天下怎么会没有人不认识你董庭兰的!这句话说得多么的慷慨激昂,让离行的朋友内心瞬间充满了希望。激励朋友用于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这两句诗作为临别赠言的原因。

燕歌行 高适朗诵

《燕歌行》诗朗诵伴有凄凉悲壮的调子,朗诵者是黎明曙光,此人的真实姓名不为人们熟悉,博客的名称是黎明曙光H,是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电力科技研究院一位搞科研的男士,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可见当时学习优异。

燕歌行

他学习的是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属于理工科类,只喜欢和同道中人交流,在其他人眼中看来,是属于不合群的一类人。黎明曙光很有才能,他的才能不一定被周围人欣赏,造就了他孤芳自赏的性格,他不喜欢妄自菲薄,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优秀的,自己非常喜欢现在的自己。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品,写的不是诗人在边塞作战的情景,而是诗人看见他人所写的《燕歌行》,有所感悟,于是自己也写了一首同名的诗。

高适写诗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来写情景和故事,全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战争在即,皇帝给出行的汉军将领丰厚赏赐,以示皇恩浩荡。汉家军队高调地前往战场,而敌人那边却在积极地准备,找机会攻击汉军。第二部分写的是敌军杀来,汉军陷入危机,敌军来势很猛,汉军士兵败得很惨,将领些却在欣赏歌舞。敌我双方的对比说明败局已经成定局。第三部分写的是士兵的悲苦,士兵的家人们再也见不到亲人。第四部分是兵败后的惨不忍睹,士兵拼劲最后的力气,还是战死沙场。

高适岑参

岑参(约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南阳人,是岑文本的重孙。其父亲是岑植,岑植很早便去世了,岑参幼年孤苦,跟随他的兄长读书,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便考取进士。现存作品约403首,还有两篇墓铭。是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和同时期的高适并称为“高岑”。

高适和岑参

高适约生于公元704年,字达夫、仲武,汉族人。祖籍渤海郡(今在河北景县)后来又迁居宋周宋城(今在河南商丘睢阳)。曾经担任过刑部侍郎,渤海县候等官职。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岑参并称为“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作品传世。也是“开封禹王台武贤祠”、边塞四诗人之一,同时高适也是唐朝卓越的武将。

岑参和高适都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但是二人的诗歌风格略有异同。他们的诗歌题材都比较开阔,都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报国情怀,也都写了很多关于塞外奇特风光的诗。诗歌基调都是雄浑壮阔。但是由于二人的身世背景及生活、仕途经历的不同,二人在风格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岑参的诗比高适的诗内容丰富,而高适的诗又比岑参的诗深刻。岑参的诗大多成就在塞外风光及边塞生活而高适的诗反映了很多现实的问题,略显得悲壮。岑参的诗歌大多想象奇特丰富,多雄壮瑰丽,而高适的诗雄壮中又显得悲凉,诗中能反映他冷静的思考。

所以后世有很多评论家对二人进行对比,各有千秋。经典的如清朝的王士桢评论道“高悲壮而厚,岑奇异而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