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乱文]你是否在和孩子乱读经典(转)_经典乱文
创始人
2024-03-20 07:31:38
0

[经典乱文]你是否在和孩子乱读经典(转)_经典乱文

你是否在和孩子乱读经典?

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但“经”与“典”的区别是什么呢?很多家长对此一无所知,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之间的区别。

经典诵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的诵读,一类是“典”的诵读。 “经”和“典”都是指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但也有层级上的区别。

在经典中那些具备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被单称为“经”,层级比“典”高,例如易经、黄帝内经、诗经、道德经等。人的大脑负责记忆,负责思维判断,获取后天智识,属于“智”系统;心灵负责感受,负责捕捉直觉,启动先天慧识,属于“慧”系统。 “经”是世界各民族在获得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这两个层面上能够同时起到教育作用的范本或者文章,能够同步提升人的智和慧这两个系统。

“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注重反映历史前人在大

智慧状态下产生的文字记录,基本上都是知识层面的,而不是文化层面的。或者说,文化层面的内涵比较少一些,更多地反映后天智识,而不具备同步提升智与慧的双重作用。但是近代社会民众已经将“典”与古代所定义“书”的概念相等同。社会上一般所说的“经典”,在“典”这一系统中,已经成了“书”的代名词。

在我国历史时期,凡是把“经”的诵读作为国家重要精神课题的历史时期,就会国家强盛、政治清明。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时期,用“黄老”(歧伯)的经典来指导官员们进行诵读,选拔治国的人才,就带来了社会发展的辉煌。 从这些历史现象中可以看到,凡是真正注重了“经”的诵读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够提升全民的人文质量,同时也给社会的昌盛中兴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是宋明以后,八股文出现了,只读“书”而不读“经”,只读《四书》而没有提倡读经典;并且在“经”里面将最著名的《易经》也清除出去了,中国的教育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僵化时期。所以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人们突然从八股文的禁锢中苏醒过来,开始反对诵读“书”,也就发生了一些“连孩子带水一起泼出去”的现象。

如今诵读“书”和诵读“经”在社会上同时出现了,并且从上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国学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

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人们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状态还并不乐观。很多现象,已经偏离了准确把握根文化当中能够开启大智大慧的教育内容,迅速被商业化了,这是值得注意的。 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现象严重。经典诵读在“有之以为利”的驱使下,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成。“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一些私塾或是国学班,往往会把《三字经》《弟子规》或是《论语》作为教学的内容。这些浮躁的做法对经典的解读缺乏“修之身”的基础,媚俗有余,守本不足。以智解慧,夹杂了大量人欲、私心、贪利,难以发挥经典诵读开慧启智和守德持正的作用,反而可能使得经典诵读有沦为人们争取名利、附庸风雅的手段和遮羞布的趋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给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

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应当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

如果只诵读以儒学为代表的“书”,那么对于如何通过潜移默化方式来使孩子们获得人文素质与品格提升方面,看起来是不足的。因为全国有的地方已经推行了七、八乃至十年,专门选择“书”一类的典籍,来指导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到了一定的层次和阶段以后,由于“书”对精神层面虽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能使孩子们在品格上受到一定的培养和教育,而对内在物质能量的提升,对同步开发道德心灵与益智开慧,却受到了限制,而这一问题恰恰就是要通过诵读“经”来解决的。凡是能够将“经”和“书”,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诵读,就可以突破这个瓶颈阶段。

如果只诵读“书”,只诵读《千字文》、《弟子规》等等有关“书”方面的内容,那么可以对孩子们的道德品格有比较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是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真正地开发他们的智慧等方面,却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产生的效果并不好。如果说把“经”和“书”结合诵读起来,特别是八岁以后的孩子们,如果将“经”和“书”的诵读结合地比较紧密,那么就会既打造道德品格,也会获得智慧的营养滋润,使他们的智识水平也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因为“经”

里面有精神营养能量,这种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客观地组合在古代文言文经典的文字和词句结构当中。

只要通过诵读,就能够激活并开启人体身心内环境与外环境连接的一些门窗,从自然当中获得能量,那么品格的打造也就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这也是在大量的经典诵读推广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和验证。在“经”和“书”的诵读这两个层面上,只有把这两点都抓住,那么也就能够在教育过程当中既能使孩子的人文素质、道德品质获得提高,也能使他们后天学习知识的智识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和改观。

选择经典原则: 正经为本,良典为辅。

教材搭配原则:

1、基本原则——不盲目过早开启后天智能,不以智伤慧,不以后天知识伤损先天慧性。

2、根据不同年龄段身心发育的先后天生理特点和品格品质的成长变化,根据经典的内容、功用和属性,进行针对性的合理搭配。

主要教材:

四经一书:《易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

《大学》,以诵读《易经》为基础。

辅助教材:

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典籍,能正向启迪诵读者的心灵与大脑慧性智识的和谐共运,对科学创造力的诞生能够产生源泉式的营养作用。 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庄子》等这些典类。

其他类教材:

蒙学类,也就是我们的书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唐诗三百首》《成语接龙》《文学启蒙》《名贤集》《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德育启蒙》《孙子兵法》等等书籍。

不可或缺的重要医学著作: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和《神农本草经》,他们是体现我国从古至今在医学上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为什么人口众多确一直强盛不衰的秘诀,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与研究的。

诵读方法:

经典学习一定要系统科学的进行,只读几本效果是微小的,以经解经这是古人惯用的方法,所以要多读,搭配着读。

看了这篇文章,我为自己感到庆幸,这不正和我们系统读经的理念不谋而合吗?幸好我没有和孩子乱读经典,正是科学系统、合理搭配地进行着,确实与那些把典或书当成主食的读经方式相比,系统读经的孩子不仅有德,还有智慧。

分享:吉普利 > [经典乱文]你是否在和孩子乱读经典(转)_经典乱文



收藏推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