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建立的奠定者宇文泰介绍
北周宇文泰
宇文泰一生建立丰功伟绩,是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鲜卑族人,本是匈奴后归于北魏,成为西魏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为与东魏争权夺势,不仅改革军制,发布以德化为主的措施,扭转劣势,是北周建立的奠定者。
宇文泰画像
宇文泰于公元507年出生,后投靠北魏,成为尔朱荣的属下,后高欢歼灭尔朱荣,宇文泰则成为贺拔岳的辅佐手下,后宇文泰击败杀死贺拔岳的后模陈悦,进据长安,得魏孝武帝任用为大将军。公元535年,宇文泰杀魏孝武帝,拥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宇文泰则成为掌控西魏王朝的权臣。
而此时高欢拥立这东魏王朝,势力庞大,西魏薄弱的势力不足以和东魏较量,遂宇文泰注重北边巩固,对外示好,向南朝采取征讨攻势,扩张领地。不仅如此,宇文泰特别注重“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这六条诏令,先后还发布了其他条令。
他认为国强则是因为民强,则要求官员学习儒家思想,以仁德教化思想,打破门阀制度,不仅是西魏政治清明,还使大批汉人参与朝政。宇文泰有赏有罚的开明吸引了大批能人贤士,委宇文泰所用,善于听取部下建议的他得到手下的忠心,有利于政治风气清明。
经过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规划,西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加上宇文泰对军事体制的改革,大大提升了西魏的国防能力,且与北边少数名族的和亲政策也加强了名族之间的交往。
公元556年,时年五十的宇文泰在牵屯山染重病,交代侄儿宇文护完成未完成的国事便逝世。
宇文泰列传
?宇文泰隶属鲜卑,为南北朝年间著名军事谋略家,早年随父兄参战北魏末年的起义,以其骁勇善战闻名于世。而后随贺拔岳平定关陇,一战成名开始了他与众不同的壮烈生涯。
宇文泰画像
公元534年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元修,方登帝位两年,便与当时一手掌握朝政的高欢彻底决裂,怀揣最后一线希望率众向西奔至长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孝武帝授为大丞相,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宇文泰的野心却日系膨胀,并最终于同年十二月寻机毒杀孝武帝元修,并且扶持元氏宝矩为新帝,在长安定都,这便是后人熟知的西魏。
虽然元宝矩成了西魏的开国皇帝,但世人皆知他其实只是一位由宇文泰在背后牵线的傀儡皇帝,宇文泰才是西魏的真正掌权者,是西魏王权政治权力的重心。常言道守更比创业难,宇文泰在军事谋略上可谓难逢敌手,但若论起建邦治国便少了几分经验与技巧。于是宇文泰自西魏建立以来与当时有名的能人谋士往来频繁,选贤与能,一步步地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其中尤以苏绰答宇文泰的典故最为著名。
宇文泰在牢牢把握西魏王朝政权长达二十三年之久的时间里,宇通过推行苏绰、卢辨的新官制。意在依托古时旧制改编,巧妙地模糊民族界限,达到巩固统治的同时为北周奠基。
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
宇文泰为鲜卑族,北魏末年时宇文泰参与六镇起义,相继追随他人,后被推举为首领。当时宇文泰、高欢、萧何各据一方,在高欢逼迫下,宇文泰离开洛阳占领关陇,毒死孝武帝,拥立西魏文帝,成功建立西魏王朝与他们对抗。
宇文泰画像
宇文泰认识到国势薄弱,百废待兴的状况,便注重增强国力,提升国势使其强盛。他十分注重与贤才能人交往,其中与苏绰由其出名,与他们交谈分享理论,从中得到很多治国的想法和措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使汉族与少数名族之间的交往方便,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制约下,两族冲破民族界限,组成了地域性的政治集团也就是关陇统治集团,这一集团所作出的贡献远是宇文泰所能想到的,在他逝世后依旧在很长的时间内发挥效用。
为了民族友好联系,宇文泰推行均田制,户籍制等封建理论制度,苏绰提出的“六条诏书”也被宇文泰拿来实行整顿吏治。
而且为了能够集中民心,宇文泰实行托古改制,他希望给人们传递的是历史不可再来,但是他领导的政权下迎来的就是下一个美好时代。于是废弃原来的官制,仿造《周礼》建立六官,在最高统治中也任用汉人,使之平衡,还在其他礼仪甚至生活用品方面均进行改革。
而且在军队中也实行复古制度,将鲜卑军队组成六军,为了加强军队还招募关陇豪族,不论民族,论功行赏。将各级将领姓氏均改成鲜卑旧姓,正如杨忠改姓为普六茹。
宇文泰虽在政治混乱的历史洪流中,却有一番独到的治理手段,能够建立这样安民定国的方针实为难能可贵,从古代制度受到启发,为我们呈现一派民族融合的好前奏。
宇文泰的儿子
?宇文泰为北周的奠定者,为西魏朝政实际掌控者,为扭转薄弱的国势进行了一番体制改革。在那个混乱的历史时期中,能够很好的顺应历史发展,转弱为强,改变局势,故宇文泰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可惜还未能建设好他的抱负便离世,遂他还未完成的伟业只能由他的儿子们继续完成了。
陈晓东饰演的宇文邕剧照
宇文泰离世前,将自己资质尚且的儿子们交给了侄子宇文护,遂宇文护便成为西魏朝政在手的权臣,便迫使西魏恭帝让位,拥护宇文泰儿子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为孝闵帝,而宇文护为宰相辅佐朝政。但宇文觉称帝后想亲自执政,遂与宇文护发生冲突,被逼退位,后被其毒害,享年十六岁。
宇文毓为宇文泰的庶长子,被宇文护拥立为北周第二位皇帝,宇文毓是一位极有主见之人,在朝政上有独到的见解,渐与宇文护产生分歧,不听从其命,遂宇文护见其颇有政绩产生杀意。故宇文毓在位仅四年便被其害死。
后宇文护拥护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即位为北周武帝,其在位十八年期间政治清明、废除鲜卑旧俗,使国家逐渐强盛,百姓安定,还除去权臣宇文护。而且宇文邕为帝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便是除去北齐,统一北方,为此宇文邕便实行政策加强国力,提高军事能力,遂之后在对抗中屡屡获胜,成功攻下北齐。在出发攻击突厥时不幸忽生疾病而亡,享年三十六岁。
宇文泰众多儿子中,有一部分均被隋朝开国君主杨坚诛杀而亡。
苏绰答宇文泰
宇文泰其人乃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谋略家,于534年北杀孝武帝,专制朝政长达二十余年,是为西魏政权实际掌控者。
苏绰画像
据传自继宇文泰掌权后,常与朝中谋士互通往来,苏绰由其兄让举荐宇文泰。苏绰凭借其过人谋略深得宇文泰赏识,其中尤以“具官论”最为著名,流传至今。该典故源自苏绰答宇文泰,“具官”今义释为具备应有的官员人才,苏绰提出立国之根本在于具官,而具官之根本则在于用贪官,反贪官。有钱能使鬼推磨,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用贪官的目的便在于用民脂民膏勾住贪官的胃口,贪官为了使自己的地位稳固便会发自内心地维护君主的政权,巩固统治的效果不言而喻。
但另一方面,正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警世名句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精良的军队也比不上稳定的民心来得重要。苏绰也深谙此理,便有反贪官一说,反贪官可以显示君主心系黎民,获得百姓拥戴。并且可以借由这一途径除掉对政权统治存在威胁的贪官,清理官僚队伍,留下拥护自己的贪官,正可谓一举两得,称得上绝妙的古代操弄权术之法。
由于年代久远,苏绰答宇文泰的具体情形现今已不可考,但苏绰答宇文泰的经典对话凭借其谨密的逻辑思维,俨然已成为了古代政权史上的点睛之笔,值得深思、细究。
上一篇:宇文泰墓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李秀成亲供手迹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