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多是谁 揭秘赵三多是怎么死的
创始人
2024-04-19 18:00:25
0

赵三多是谁 揭秘赵三多是怎么死的

赵三多是谁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人物,人称“赵老祝”,其发展义和团运动,推动近代农民运动至新的高潮,那么,赵三多是谁?

赵三多像

赵三多是义和团的首领,他又名洛珠,字祝盛、祝三。赵三多家中世代务农,他少年时家境十分贫寒,曾扛过活,曾以贩碗作为谋生之计。赵三多早岁即学习“梅花拳”,与教会势力相对抗之时,他因不得以武犯禁与滋事的门规,以及为避免连累师门之故,改称“梅花拳”为“义和拳”,即之后的义和团。他在山东直隶的两省交界之处各个村镇设了多个拳场,先后共收徒两千余人。

1897年春,赵三多、阎书勤等共二千多人“亮拳”三天,以向教会势力与官府示威,其标志着义和拳已经开始转向武装斗争。此后的教会势力前来寻衅,赵三多毫不退缩,率义和拳攻打教堂,杀死2位教民,自此声势大振。之后各地拳众集合于沙柳寨之带,起义一触即发。

1898年赵三多与姚文起等人在冠县蒋庄马场祭旗起义,口号为“助清灭洋”,队伍逐渐壮大。后因迎战中严重受挫,赵三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以图再举。

1899年,“义和拳”改名为“神助义和团”,增强迷信色彩。之后一年,队伍开展均粮斗争,富户受到胁迫,分粮于农民,广大饥民于是纷纷加入,队伍更是迅速发展壮大。

1901年,《辛丑条约》屈辱签订,巨额赔款负担转嫁至广大劳苦人民。抗捐斗争兴起。1902年,以“扫清灭洋”、“官逼民反”为口号的起义宣告开展,赵三多率义和团加入,然而最终他在南宫监牢绝食七天,死亡。

赵三多怎么死的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最重要的一次农民运动,他的领袖赵三多,也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跃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好景不长,义和团运动失败,赵三多也牺牲了。那么赵三多是怎么死的。

赵三多石像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最重要的一次农民运动,他的领袖赵三多,也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跃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好景不长,义和团运动失败,赵三多也牺牲了。那么赵三多是怎么死的。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山东冠县,梨园屯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外国教会勾结本国官府,强拆“玉皇庙”为教堂事件。这时,赵三多因声誉鼎沸,受邀率领众人声援。1897年,赵三多率弟子“亮拳”三天,参加者超过三千人,清军受到震慑,不敢贸然动手拆庙。次年,曹倜出面谈判,提出将放弃拆庙,另建教堂。于是,赵三多率众从梨园屯撤离。然而清政府从不诚信,不久便食言,偏袒教会势力。

1898年10月,他集聚了三千多人,祭旗起义,攻打各个教堂武装据点。彼时他们仍未看清现实,树“助清灭洋”旗帜,遭清军五营围攻,起义军被迫溃散,赵三多只得带余部到临清隐藏,潜回老家。

1900年五月与七月,赵三多再次活动,屡次率义和团攻打教堂。11月,义和团被彼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部包围,死伤惨重,他仍然率领残余的队伍突围、转移。

最终,1901年,赵三多参加了景廷宾起义。1902年7月,因起义失败,赵三多被捕,在遭武举樊炳纲出卖的痛苦与各种复杂心情中,他在南宫监牢绝食7天,最终死亡。

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赵三多是怎么死的,但是随着历史一步步的揭露,真相大白,义和团最终也只是成为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