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名言赏析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流传千年
创始人
2024-04-17 07:15:48
0

司马迁的名言赏析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流传千年

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中也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言语,被后人奉为圭臬。

司马迁小时候学写字

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出自《报任安书》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这样一句话,解释了他内心甘愿为自己的理想抱负饱受屈辱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使这句话出名的还是毛泽东主席,这句话曾被毛泽东主席引用到《为人民服务》中,高度臧洋了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奉献精神。因此,这句话也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一句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追求,为道而生,为道而死,这是司马迁人生的真谛,也是后世万千人的人生的信条和准则。当然司马迁也说过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所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真诚、诚实,这样就能够感动别人收获回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以食为天”也是司马迁所说的话,能有这样的觉悟,司马迁在今天也应该是个吃货吧。

另外我们常用的成语“兔死狗烹”也出自司马迁的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也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形容有的人过河拆桥不懂回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都是出自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汉武帝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著名的《史记》便是司马迁所著。而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司马迁汉武帝之间又是否有所联系?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曾是董仲舒的门下弟子。在司马迁十岁的时候便已经通习了许多古文。司马迁的父亲在汉武帝在位时便担任了太史令的职位,那时候的司马迁还很小,他没有随父亲一同入京,而是在老家一边放牧一边耕读。

直到司马迁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才来到了自己父亲的身边。后来,司马迁的父亲又叫司马迁去到处走走,搜集一些已经几乎找不到记载的古文轶事。

司马迁能够成为西汉朝廷官员中的一份子完全是因为他的父亲司马谈的关系,在游历回到京城之后,司马迁便得了个郎中的职位,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司马迁与汉武帝的联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他参与了汉武帝的太初改历的讨论,并被被汉武帝任命为定制《汉历》的人员之一。但是在公元前99年,李陵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选择了投降,让汉武帝大为恼火,群臣都在讨伐李陵,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说了情。但是之后,公孙敖向汉武帝谎报李陵在为匈奴训练兵马,企图有一天帮助匈奴来反击汉朝。汉武帝听信了公孙敖的话,将李陵一族全部诛杀,而当初为李陵说了情的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

原本司马迁是要被汉武帝处以死刑的,但是在司马谈去世的时候曾给司马迁留下遗言,要他一定要将历史编纂成书,于是,司马迁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所以说,司马迁是因为汉武帝勿信谗言才遭罪的。

司马迁是什么家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

之所以说司马迁是一位史学家,相信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司马迁在史学上的成就和造诣足以让他成为西汉乃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而之所以说司马迁是文学家,也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之外,也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主要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作品,司马迁以自己高超的文学素养,以及生动的文笔描写,将许多事情都的叙述都描写的非常的传神,情感充沛。而且对于事物的判断,司马迁也有自己的准则。

也可以说,《史记》中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为今后许多小说、戏剧都提供了重要的写作素材,不少的帝王、英雄、侠客也都由此演化出来。而且后世的许多小说都以“传”为民,以传记的形式写作,这也都是《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所以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史记》对后世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司马迁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文学家。

当然司马迁也是一位思想家,在《史记》中也出现过非常具有哲理意味的话,如“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等,其核心是天道自然,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

司马迁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司马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在他身上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有许多精神是值得后世,乃至是今天的人们学习的。

司马迁画像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司马迁,首先就是司马迁的文章,我们仅谈文章。司马迁的文字精炼深刻,用词精准,文章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就《史记》而言,不看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就单单是文学价值,也足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而且司马迁还是一个博学、深刻、丰富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的。

而当我们了解到司马迁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境遇之下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我们就能感受到司马迁身上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精神了。

首先司马迁是坚强的,无法想象在封建思想统治之下的当时,司马迁是如何忍受残缺的身体给自己带来的煎熬和痛苦的。就算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会带来许多的非议和嘲笑,可想而知当时司马迁有多坚强。其次司马迁也是一位理想至上的人,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司马迁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坚强的活下来,这是理想的力量。

而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实录的风格能够看出司马迁对待历史认真的态度,这种实录精神也是司马迁身上认真、严谨态度的体现。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历史上有那么多人留下了浓墨重彩,后世的人们喜好对这些伟人的分析,后来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分析的最为成功,但这并不是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司马迁画像

就好比听相声,你明知道知道上面是在瞎扯,但你就是喜欢听。与其如此分析,倒不如分析真实的人物性格,最让后人佩服其坚忍的司马迁最值得让人分析。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因为他的特殊经历让他格外伟大。

在人格上司马迁是坚强的代名词,在风格上司马迁是务实代表人。下面结合两点来分析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

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求真务实,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全国各地,收集历史材料,慎重挑选,辨明真伪,方有一丝怀疑的的地方都不会收录其中。就在史记编写到一半时,天降横祸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对男人来时是莫大的屈辱。忍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他依然坚强的将《史记》编撰完成,前后共花费13年时间,历史记载更是超过3000年之长久。这样的事迹是对司马迁人格与风格最有利的分析。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绝对是历史少有的,若人格上不坚强,谁能13年只为写一本书,谁能在忍受宫刑后继续前行?如果风格上不务实,谁能风餐露宿13年遍访各个历史发生地点?若真是随意写,那岂不会胡扯个3000年?最后的定论,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就是坚强和务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