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简介
创始人
2024-04-17 00:31:25
0

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唐朝一个由强盛变得弱小的一个时间点。

安史之乱形势图

安史之乱发生的地点如果是换成现在的中国的话,应该是在中国的北方。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在公元后755年的12月,一般认为这件事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763年的2月。大概是经历了8年的时间。

安史之乱有两方作战,一方是唐朝,另一方是大燕。唐朝那一方是由李隆基、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这些人做主要指挥的。大燕的那一方是由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这些人做主要的指挥。最后获胜的一方是唐朝。虽然唐朝一方是获胜了,可是自身的力量开始衰败了。地方原来是不敢去冒犯中央的,经过了这一件事之后,地方也敢开始反抗中央,地方的势力希望自己能够代替李氏家族,统治全国。

唐朝能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累积的财富。还有就是兵力还是充足的。在安史之乱的中期时,唐朝大概是还有60万的兵力,大燕只有30多万的兵力。这时,唐朝的兵力大约是大燕的2倍。这样,只要唐朝的士兵们不是老弱病残,就不会输给大燕。

关于安史之乱的结束还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结束,是因为杨贵妃的死给了对战双方一个缓和期,大燕那边很满意这个结果,就这样杨贵妃的死促进了这次战争的结束。

安史之乱时间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

安史之乱场景模拟图

安史之乱的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的中期。要说具体的时间的话,安史之乱是从公元后755年的12月16日这一天开始的。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的763年的2月17日。这是一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一次叛乱。

关于安史之乱的时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的,一般都是认为是在755年这一年发生的,这一年还是被称之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结束的时间也没有什么争论,普遍认为是在763年,那一年是被成为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的那一年,不仅是结束了叛乱,也结束了唐玄宗对于唐朝的统治。由唐玄宗的儿子继位,唐玄宗被封为皇太祖。

这前前后后长达八年之久,直到763年才得到了平息。中途甚至唐玄宗逃出皇宫去避难,这可见当时叛乱一方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不过最后还是被平定了。这次安史之乱给唐玄宗的伤害不仅有那么多年受的磨难,还有失去他最爱的女人的感情上的伤害。

那么长时间的叛乱,这带给国家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这次的叛乱能够早一点结束的话,那么在结束之后的唐朝说不定就不会那么的衰败。

安史之乱的是在唐朝的中期,在唐玄宗的统治末期,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结束了唐玄宗的统治。那755年到763年的叛乱可以说是拖垮了一个唐朝。

杜甫安史之乱的诗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盛衰的分界点,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一派祥和繁盛,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政权逐渐没落。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诗人,大多都写过反映现实主义的诗句。其中杜甫安史之乱的诗尤为著名。《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所写的五言律诗,杜甫在这首诗歌作品中,反映了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

春望

《春望》作为杜甫安史之乱的诗,它具有极高的写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诗歌的全部内容,通过诗句的描写,便可看出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极具衰败之景。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国家的凋敝一览无遗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诗句开篇,作者以“望”字点题,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

这首诗歌是杜甫登高望远的作品,诗人先用远望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国破”、“草木深”的场景。经历战争后的唐朝国土,如同垂危的老者一般,已经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作者以“草木深”三个字,刻画了人烟稀少,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诗人看见凋敝的情景,内心非常难受,不禁流下了纵横之泪。杜甫不禁感慨,唐朝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通过这首诗歌也可看出诗人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安史之乱杨贵妃

杨贵妃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形容一个女人是十分美丽的成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闭月”指的就是杨贵妃。杨贵妃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一个名称,不仅是因为她成为了传说的美貌,还是因为她给唐朝造成的影响。这件事就是安史之乱。

赐死杨贵妃插画

杨贵妃不仅是这件事件的开头,也是这件事的结尾。安史之乱会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唐玄宗专宠杨贵妃而不理朝政,使得国家当时的情况很是混乱。这就引起了地方的不满,也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发动叛乱的可乘之机。于是安禄山就在云南发起了叛乱,并自己称帝。女人在历史中,不是一个霸主,就是一个祸水。杨贵妃就是生在唐朝的祸水,这个祸水引起了安史之乱。不过杨贵妃也只是一个女人罢了。

安史之乱起于杨贵妃,也终结于杨贵妃。当时燕君已经兵临城下。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逃走,可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次的叛乱没有被平息。叛军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处死杨贵妃,于是,在马嵬坡那个地方,唐玄宗忍痛赐死了杨贵妃。这就是这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杨贵妃的死不仅是给了叛军一个交代,也激励了唐军的士气。从这个时候开始,唐军就开始大败燕军,最后赢了。

杨贵妃是这场安史之乱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不过说到底,也终究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安史之乱郭子仪

安史之乱郭子仪是唐朝著名将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立马让郭子仪率兵镇压安禄山叛乱。不久后,郭子仪率兵前往山西右玉县,斩杀了安禄山部下周万顷,成功收复了右玉县。随后,郭子仪在河曲击溃了叛军周秀岩,并成功收复山西大同等地。

郭子仪画像

唐玄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加封郭子仪为御史大夫,以示奖励。公元756年,叛军再次集结起来,并占领了河北一带。在唐朝将领李光弼的奋战下,收复了常山,而后郭子仪率兵前往井陉关,和李光弼一同抗击叛军。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合作下,击破了叛军史思明的队伍,随后收复了藁城。等到郭子仪返回常山时,叛军史思明再次集结兵力尾随郭子仪。郭子仪派遣骑兵轮番对抗史思明叛军,等到史思明叛军疲惫时,郭子仪一举击败了叛军队伍。

此时叛军首领安禄山听闻郭子仪已经收复了河北大部分地区,于是派遣精锐部队前往河北增援。郭子仪在叛军援兵到来之前,先击破了史思明部队,而后又在嘉山击溃了叛军援兵队伍,史思明自知无望,便逃回河北定州。正当郭子仪准备率兵北征范阳时,听闻唐玄宗已经进入蜀地,而李亨即将即位称帝。得知消息的郭子仪急忙和李光弼奔赴蜀地。郭子仪前往后,被唐肃宗李亨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让他继续率兵南征。后来,安史之乱郭子仪平定了河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