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千年的回响
创始人
2025-01-25 00:02:36
0

  来源: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俊 袁月明

  每年春节将近,河南郏县三苏园都会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刚刚过去的腊月十九,是一代文豪苏东坡988岁生日。距离坡仙千年诞辰,只剩最后12年。

  早上7点,天光未亮,一个消瘦的身影出现在三苏园内。

  从景区大门出发,经三苏纪念馆,过东坡布衣像,绕行广庆寺,在数百棵古柏的环抱之中,苏轼墓、苏辙墓及其父苏洵的衣冠冢一字排开。偶有翻空白鸟,从“一代文章三父子,千秋俎豆两峨眉”的楹联旁掠过,鸣声入耳。

  1月19日,游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苏轼墓前拜谒。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就这样,伴着氤氲的寒气,刚刚值完夜班的王建根,又开启了新一天的巡护工作。

  “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走一圈下来要五六千步。”今年58岁的王建根,是三苏园的一名安保人员,也是土生土长的苏坟寺村人。按要求8点半上班的他,总是要提前过来转一圈才放心。

  “平均每天走多少步?”记者问。

  “怎么也得两万步。”王建根搓搓手,黝黑的脸上显出几分骄傲的神采。整个三苏园景区,已不知被王建根用脚步细细丈量过多少遍。

  苏坟寺村,这个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西北隅的小村庄,因苏轼埋骨于此而得名。站在村中向北远眺,可见东西两道小山逶迤而下,宛若一对细眉,故有“地虽郏鄏,山曰峨眉”之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

  “从我爷爷的爷爷算起,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为三苏出过力哩!”巡护完一圈,日头已攀上树梢,将摇曳的树影投在四周的院墙上。王建根告诉记者,他家距离这道墙不过几米。“我2019年从外地回到村里,开始接替哥哥巡护三苏园。”在那之前,他的哥哥王留根已经在三苏园工作近20年。

  记者来到苏坟寺村走访这天,是东坡先生诞辰翌日。

  “今年‘寿苏’,我们不仅联动惠州、儋州等地做了直播,在三苏园现场,还来了几十位书法家义写春联。”年轻的景区讲解员张腾飞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着他昨天拍摄的照片,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远近游客,差不多来了1万人呢!”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

  “庆生”过后,喧嚣散去,中原小村重回往日的平静,像已经过去的900多个年岁那样,静默却坚定地,与东坡朝夕相伴。

  在一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郏县三苏祠和墓知名度并不算高,三苏园景区每年的游客接待量最高也不过十几万人次,但这并不妨碍当地人一如既往地敬畏与守护着三苏。

  通往墓园的甬道上,只见石望柱、石马、石虎等依次排开。“这里原本有6对石像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丢了一对石犼,一直没能找回来。”已过杖朝之年的丁清,曾任三苏纪念馆首任馆长,每每提起石犼,他都心痛不已,“好在如今园区的人防、技防水平越来越高,这些珍贵文物再也不会丢了。”

  1月19日,游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宋柏树下休息。

  甬道两侧,4棵粗壮的宋柏郁郁葱葱,一簇簇写着“感恩守护”的红绸带缀满枝头。

  “有人说这是苏辙栽的,有人说这是苏家后人栽的。”丁清说,“无论如何,在当地村民心中,东坡就像自己家里过世的老人一样。大家守着东坡,东坡也守护着全村人。”

  苏坟寺村党支部书记王留勋告诉记者,“保护三苏”已成为烙印在当地人血脉里的“规矩”。“老人们告诉孩童、当地人告诉外来户,这坟院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只能进不能出。文物本体一直被保护得很好。”

  1月19日,游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游玩。

  走进三苏祠内,入目便是高大的元代三苏泥彩塑像。记者上前细细瞻看,居中的苏洵庄重恭谨,一派长者风范;苏轼位于苏洵左侧,素净白面、目光坚毅,头戴官帽、手扶腰带,与赵孟頫画作中的东坡形象几无二致;另一边的苏辙,乍看之下无甚特殊,顺着讲解员的指引,才发现其右臂处空无一物。

  “这与当地流传的苏辙为百姓断错案后自断右臂的传说有关。”张腾飞说,“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看不到的。”

  在三苏祠内,记者偶遇了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清华大学团队,他们受当地文物部门邀请,为接下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三苏文化出谋划策。

  在距离东坡千年诞辰12年之际,当地已行动起来,希望以崭新的姿态,奔赴与东坡先生的千年之约。

1月19日,人们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参观。

  “保存如此完整的元代三苏塑像,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都是非常罕见的,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直言,围绕三苏祠和墓,尽快编制科学合理、全面妥当的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每一步都要慎重”。

  “我们也感到,目前园区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从周边风貌的整体打造,到三苏园内的游览动线设计;从脚下该用条石还是青砖,到墙壁上碑记位置是否妥当,当地干部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既有反思,更有期待。

1月19日,人们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三苏园景区参观。

  “保护三苏,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在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建生看来,苏坟寺村所承载的,远不止一代风流人物的墓冢这么简单。“如果能在千年之约到来前,搭建起高规格的研究机构,郏县势必成为三苏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播的又一重镇。”

  行至傍晚,余霞散绮。记者再次来到苏轼墓前,但见古柏苍苍,游人三两。

苏轼墓前的供桌上,堆满“苏粉”们专程送来的生日礼物。

  墓前的供桌上,堆满“苏粉”们专程送来的生日礼物:精致的花束、可爱的生日帽、手写的信笺、新鲜的水果……一张手绘的苏轼卡通形象画被微风掀起一角,上有题词:“归处有缘,梦东坡千年。”一旁的手写信上,字字深情:“我喜欢湖酒溪云,我喜欢快哉风,我喜欢青山……风声太大了,你没有听清。”

  又一阵清风拂过,草木沙沙作响,似在传递苏轼的应和:“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对于12年后,您有什么期待呢?”记者问王留勋。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东坡小学。

  这个憨厚的村干部挠了挠头,显得有几分局促。略略迟疑后,他腼腆笑笑又语气坚定地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在提起东坡时,不仅想起他的起点四川眉山,也想到他的终点河南郏县。”

  伴随“笃笃笃”的啄木鸟声,耳边依稀传来孩童们哼唱的东坡小学校歌:“我要唱支歌,唱给苏东坡。最爱松竹梅,胸襟比海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